「青春&谈写作专题征文」无高考、不青春

「青春&谈写作专题征文」无高考、不青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无高考,不青春。”这两天,朋友圈被这句话刷屏了。

时隔26年,再一次体验高考。不过,这次是参与儿子的高考。

如今,高考不再是“黑色的的七月”,即每年七月的6、7、8日。俗话说:流火七月,以前的高考七月,它以特有的酷热,迎接着我们这些“十年磨一剑”的寒门学子。如今的高考更人性化,时间提前到了每年六月的7、8日两天,一般来说,此时天气还不是太热,考生可以更好地发挥。

今年十堰的天气非常的凉爽,因为头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带走了前几天逐渐攀升的高温,让气候变得适宜,空气变得清新。

其实,高考对于艺术生的儿子来说,并不紧张。他仍然如同往常一样,吃饭、有空看看手机上的小说、综艺节目等等,只不过晚上比平时早一点按时休息而已。

7日早上,儿子6:30就起床了。我们陪着他出去吃完早餐,7:30分陪他一起坐上公交车,他去考试,我们出去有事。路上出人意料的堵,我有点后悔没有在学校附近给儿子安顿好。好在,因为出发的早,以前半个小时的路程,公交车居然走了一个小时,儿子也终于提前半个小时到了考场,有惊无险。

接下来的时间里,儿子都不要我们参与,他自己打理,我只负责给他买好、做好他喜欢吃的饭菜、水果就可以了。

说实话,对于儿子,对于高考,我觉得重在参与,只要尽力了,结果如何并不重要。

一直以来,“必须参加高考”,这是我们对坐不住、话多、学习不太好的儿子的最基本的要求。

记得上小学时候的儿子,天赋并不是很高,也不聪明,但是听话、勤快,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鼓励下,成绩中上,仍然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进入初中,虽一再努力,但成绩一直平平。虽然进入了校学生会,老师也对他很好,可他还是觉得压力山大,加上又迷上了手机,看小说、玩游戏,曾经一度不想上学。在初二下学期的那个暑假,他爸爸终于答应他,同意他可以到网上或者街上先找找工作,如果有人愿意录用他,那么学———他可以不上。

记得那天儿子特别地兴奋,在电脑前找用工信息找到半夜,但是无一列外的,招工的年龄最低要年满18周岁,好一点的工作机会,要求的学历最低是大专。而其它没有年龄限制的职业,他又不想去。

他矛盾纠结了好久,估计也到外面去问过,最后还是决定乖乖地去读书。

初中毕业,面临读高中还是中专,或者中专、大专连读的选择。他权衡利弊,决定读高中班,参加三年以后的高考。

高中的第一年,仍然叛逆,改不掉自身的一些坏毛病,仍然是一个让我不省心的孩子。

高二开始,一下子懂事了,变得安静,不再爱出风头。知道体谅爸爸的不容易,认认真真地准备艺考。

进入高三,特意告诉我:“妈妈,我答应我爸爸了,好好读书,争取考一个我喜欢的学校。”

然后,感觉他变了好多,虽然仍然贪玩,但是知道分寸,知道体贴爸爸妈妈的不容易,不再和我事事要辩个输赢。

有一天临睡前,他感叹地对我说:“妈妈,我现在觉得好累、好充实啊。”“是啊,是不是这样的日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儿子认真地想了想,回答我:“妈妈,我以前也快乐啊。最起码,我开开心心地玩过了,我也不后悔。”

是啊,对于做事情缺乏毅力,没有恒心的儿子来说,任何事情做久了都是没有意思的。但是凡事也有例外的时候,那就是读书和偶尔的写作。

记得儿子最初喜欢写作是因为初中参加日报社组织的小记者活动,第一次交上去的稿子,老师修改后竟然在晚报上发表了。可是贪玩又懒散的他,以后说啥也不写了。

后来进入校文学社,也是发表的稿子屈指可数。倒是我偷偷看过他的私人笔记本,竟然写了一些玄幻小说,不过都是只有开头,写到中间,没有结尾。

我没有惊动他,我相信,一个爱看书、喜欢写东西的孩子,他一定会有自己的人生规划。终究,他的路还是要自己走的。就像是一个人的青春,必须参加一次高考一样。上一回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宝贵的体验,它会让你终身受益无穷。

儿子曾经问我:“妈妈,为啥你们一定要我参加高考?”我说:“是因为我们家现在经济条件允许,不需要你很早就出去打工挣钱。再说以后挣钱的机会很多,上学的机会失去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不能重新来过。”

后来,想通了的儿子告诉我:“妈妈,是的,钱我现在随时出去给人家礼仪公司打打下手,就比你现在的工资高的多。不过,我也觉得还是听你们的话好,参加一次高考,上一次大学才行。”

是啊,他永远不会理解,我们对于高考的那份情结,也不用经历我们那时的疲惫不堪和如履薄冰和以及对未知的未来的那份迷茫、孤独和无助,那种滋味太难受了。更加不能体会传说中的“上一年高三,少活十年”的辛苦备战题海。正因为我们经历过,才不愿意逼他重复我们走过的老路,一切的选择他随心就好。因为时代一直在前进,知识更新换代太快了。他们的所处的世界,已经不是我们那个时候了。

无高考,不青春。经历过,就无怨无悔。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谈写作专题征文」无高考、不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