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例二三事

在我的家乡茂名,每个小村镇,一年里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年例。年例期大多数都在我放假的期间,因此我每年都能感受很多这样的气氛;然而我似乎从来没有十分深切的、像村民们淳朴的念想。

年例,是粤西地区的特色习俗,通常所说的年例期是指过年后两个月左右的那段时间,每个村庄根据自己的实际习俗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村民们都把它看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甚至年例在某种程度上比过年还要更有分量,在他们心中。在以往,家家户户,无论贫穷或富裕,总是要弄上几大桌,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叙叙旧,谈谈心。农村的人并不会有太高的社会抱负,正如我家人经常在耳边叨絮的,“以后有钱了,在乡下建一栋房子,养点鸡鸭,种点菜,享受天伦之乐”,是淳朴又美好的愿景。从这点可以看出,过去或者现在的年例的本质,只是一种农村的抱负的寄托,或许现在在某种程度上收到商品经济风气的冲击有点变味,但总体而言还是非常和谐的。

但在我参加这种农村的盛会的这十余年来,我很难会体会到这些微妙的思想。在我多年的印象中,年例,就是有很多好吃的,能够领几个红包(虽然有需要上缴的风险,但拿的那个过程是快乐的),以及坐好久的车,拐很多很多陌生的弯路——虽然可能来过了好几次,但从来都是模糊的印象,这种感觉反而使我颇为新鲜。正如很多事物一样,年少的时光是美好的,在年例这方面也不例外。去的那些舅妈的谁谁谁或者三姑六婆家里我根本就分辨不出来,我只知道每次去那里都会有我们几个小家伙陪着玩,甚至能了解一下新的小伙伴,去到一些农人的家里做客,有时还可以到田里玩玩,其乐也融融。

这种记忆仿佛一下就变成了记忆——因为好像很难再发生了,这是我上大学后经历的的的奇异的变化。今年我没有参加很多大人带我去的年例,一则因为天气原因,二则陪伴的人不知为何仿佛越来越少了。按照这样的考虑,我现在应该成为了大人了——一个入门级的大人,刚开始时自己一个人去参加这种仪式,而后是两个人,全家人。年例的渐变,也见证了一代人成长的历程。

今年放寒假在家,接到好友的邀请,说是他家里举办年例,邀我前往。刚开始时我感到非常的惊讶:年例?是邀请我的,而不是我的父母的?这决然是一件好事,以致值得我炫耀好一阵子。真正一个人去参加年例的时候,却发现心里的顾虑其实也有增加了,要想着:哎呀,如何才能做到合乎规范的礼节,如何在这种场合不失风度;甚至在前往的途中还在想,要不要带什么礼品呢?这些在以前好像从来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但现在你必须学着去接受它们。

年例二三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例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