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没有发现你和学员的关系

以下内容我一周前就写好了,球爸看了说,写的很好,就像小巫老师说的那样,依然看不出你和学员的关系。

这一周带着这个问题,我有几个发现。

我为什么要参加小巫老师的艺术养育讲师班?

第一个印入眼帘的是,我在等待一个推手。我像是一块原木、等待一个人来雕刻,我是一个沙丘、等待风的形塑力,我以为自己是匹骏马、等待伯乐来相中,我等待的是一个来自外界的推力,却不是自己内生的动力。

我问我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我发现我在否定自己,我认为自己不够好。我已经在做艺术养育相关的分享了,但是我觉得我自己不够好,我期待遇见更好的我自己。

通过艺术养育,我真的是想要助人吗?

我能感觉到我和其他人分享艺术养育时,我是喜悦的,在和她们的互动中,我也有很多收获。但我更在意的是,我自己收获了什么?我自己成长了吗?我在做真实的我自己吗?

我想要成为讲师的动力来源,只是我想自己有更多的收获。

虽然球爸说这可能是一个不能被接受的答案,但真实的我是这样的,至少我自己的觉知力,现在只到了这里。我不想编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暂时也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伟大的梦想,想要改变全人类。我并不想按照一个标准答案的思路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只是记录我当下最真实的我自己。

我在遇见更多父母的过程,发现我自己。

就像我在Benno的个人成长工作坊里,我发现每个伙伴身上,都有“我”,他们挣扎时、他们痛苦时、他们愤怒时、他们傲慢时,我都发现了我自己的那一部分。

我在践行无条件养育的过程中,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无条件养育?我是经由一次又一次的察觉,去发现我还没有做到——我今天这样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有条件的养育。我去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无条件养育,才知道是不是在接近无条件养育,可能我永远也做不到真正的无条件。但是通过发现没有做到的部分来接近,无限的接近那个理想的状态——无条件养育。

原来我想成为艺术养育讲师有这么自私的一面,有这么不完美的一面,有这么上不了台面的一面。我察觉到了,我知道了自己的这一面,同时我生出了一些自己的力量。当这内在的力量流淌出来,我就朝我自己的使命接近了一点。

我不是完美的,我不可能做到所有的对的、好的事情,我不能完成我自己还没有发现的任务。

我又是完美的,我的内在拥有所有的资源,可以让我成长、成为我自己、成为一个真实的我,完成我此生的使命。

成为艺术养育讲师,我希望学员和我一样,收获的是他们自己。

如果我是一片云,他们也是一片云又一片云,因为太阳而折射出不同的颜色,即使有乌云飘过来,我也知道一定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我们同在,才撑起一片天。

如果我是一棵树,他们也是一棵又一颗的树,阳光从不同角度散下,他们的生长方向也不一样。他们不会都向着我这棵树生长,而是我们一起向着太阳生长。

(以下是一周前写好的部分,也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让他们喜欢自己,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

为什么想要成为艺术养育讲师,很重要的动力来源于我自己在小巫老师五天艺术养育工作坊里的体验。

我看到水芹写过,“她让我觉得我可以画画,她让我觉得我可以玩游戏,她让我觉得我可以编故事,她让我觉得我可以演戏剧,她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让我觉得我无所不能。”这同样是我的感受,我喜欢上了画画、喜欢上唱歌、喜欢上自己编故事,甚至治好了我多年怯场的老毛病。在艺术和游戏中,我喜欢我自己、我欣赏我自己,我觉得自己还有无限可能。这是一种自己在生长的力量,一种无限的生命力在萌发,不是小巫老师刻意教出来的,而是在小巫老师精心的课程设计中,我体验了,我就有了自己的发现。

所以我很想传承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有更多的父母,在几天的艺术养育工作坊里,集中的体验艺术活动和游戏,找回一颗童心,喜欢上自己,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

让他们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后现代心理治疗中叙事疗法广受欢迎的,其创始人麦克怀特说,“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深刻。

开始学心理学的前两年里,每学一种心理问题,就感觉自己得了一种心理疾病,后来就觉得自己生的病越来越专业,也越来越能看到身边的人有什么心理问题。有时候别人来求助,自己还怯生生的,搞不定就很内疚。我以为自己学了两年心理学就变专家了,这在很多初学者身上都出现过。

前几天有个刚学心理学的朋友打电话问我,她的闺蜜得了抑郁症了,感觉她很不对劲,问我能不能给她找个好的心理咨询师给她做催眠,她觉得自己催眠学得还不够好,所以不知道怎么帮朋友。我说,即使我们学了心理学,“我还是我”,我们和朋友相处,还是可以跟以前一样,只是简单的在闺蜜需要的时候给予陪伴,没有想到用心理学技巧就不用。即使用了也是不着痕迹的,让人家感觉不是被像病人一样对待。这也是我在过去几年挫败的经历中,得到的收获,分享给了初学的朋友。她听后,豁然开朗,没有负担的去陪伴自己的闺蜜了。

在一次活动中,我和熟悉的伙伴们一起做隐喻练习。我发现和我同组的伙伴过于纠结于头脑层面的好坏判断,我感觉到了她痛苦的挣扎,但她还没有准备好和自己的感受联结。我没有当时就告诉她需要怎么解决,或是直接告诉她、她太停留在大脑层面,只是听她说完了以后,告诉她我们这个练习就到这里。我感觉到她当时需要的只是倾听。有趣的是,第二天她自己有了发现,写了自己重新做的隐喻故事,拍照给我看。我发现她真正被听见以后,自己就在成长。

我和球爸一起参加了一个华德福的父母培训项目,球爸去了两次以后就不去了,他说这不是他的法门。虽然我觉得那个项目很好,很适合我们,他不想用这种方式来学习和成长,我觉得也应该尊重他。他去看书、听音频,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他有他自己每一天的收获。至于他有一天会不会再去体验华德福,那是他的选择,他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有这样的信念以后,即使最亲近的人,我也可以理解他、尊重他。

我之前带领过一些活动,比如利用亲职卡来探索父母的养育价值观、养育方式,利用情绪地图卡来探索我们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我并没有教学员他们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养育、又或是应该有还是不应该有什么样的情绪,我只是带领他们去探索,可能在过程中,我会举例,这些事例传达了我的价值观,但这并不是他们的解决方案,他们需要自己找到答案。答案怎么来?答案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探索中,经由自己去发现,那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答案。

让他们先做自己的父母,也为孩子做个榜样

经常听到狼爸虎妈们说,我就这么教育孩子,孩子也没问题啊,还不是照样考上名校、找到一份收入不菲的好工作。确实有这样的事例,可他们不知道这为孩子的人生埋下了多少隐患,而这些隐患会在一个人自己结婚生孩子的时候,集中爆发。

当我们要谈恋爱、要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时,最能反映出我们早期的依恋关系是否建立的牢靠。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被爱的、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值得爱的、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价值与对方的喜怒哀乐关联在一起?

我们在养育孩子时,我们是在弥补自己的童年缺憾。我们想好好爱孩子,是因为我们自己曾经感觉到父母不够爱自己。我们抱起那个啼哭的婴儿,是我们想要安慰那个曾经啼哭的自己。我们有时候做不到,做的不是足够好,是因为我们自己曾经没有被好好满足。

养育的问题看起来是我们和孩子的问题,甚至很多父母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的童年旧伤被唤起了。

解决养育问题的关键是处理好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我们能够自己安慰好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我们先做好自己的父母,才有资格做别人的父母。

孩子只是在模仿,模仿我们是什么样子的人,我们是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孩子并不是我们教出来的,孩子是自己发展出自己的能力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为孩子做个示范,给孩子做好榜样,我们自己先做一个更完整的人。

所以我觉得艺术养育课程很珍贵的地方在于,我们想要跟父母一起工作,我们不是直接开个早教中心或是学校来教孩子,而是让每天跟孩子接触最多的父母来学习养育。学习的目的不在于一招搞定熊孩子,而在于搞定自己就能搞定孩子。

成为一个艺术养育的讲师,会让我有更多机会的去实践艺术养育。我艺术养育来对待我的孩子,我把我实践的心得与学员分享,因为要分享、要教学会促使我再去思考、再次整合我的育儿观,然后再和我的孩子一起去完成我们的功课。通过这样的循环,我自己在成长,也希望影响和带动一些父母们去行动,用艺术养育的方式善待自己、陪伴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依然没有发现你和学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