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凌雄:关于「中年危机」,你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

“人到中年”这四个字在任何场合出现,仿佛后面都要跟上一声叹息。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压垮中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中年不是幻灭,而是时间的重启。

30岁生日的宴会上,朋友结束了和女友长达5年的爱情长跑,顺利订婚。

本来是向他道喜的,谁知酒过几巡之后,他长叹了一口气,跟我聊起了“中年压力”:

“每个月5000的入账工资,实在还不起7000的房贷,3000的车贷,年过30,却不得不啃老;升职加薪没有着落,漫天的裁员消息让人神经紧绷,更不敢提想要孩子的事了……”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

00后CEO怒批中年人:毁掉你未来的,是你的死工资!

某00后都月入10万了,你怎么好意思待在小城市拿着月薪几千混吃等死?

某95后都自己创业成功了,你怎么就毫无勇气只会给人打工赚死工资?......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现今这句话被奉为了“金科玉律”。

“疲惫、困惑、高不成低不就、举步维艰、对年龄的恐慌、心有余而力不足”......

“人到中年”这四个字在任何场合出现,仿佛后面都要跟上一声叹息。

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压垮中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俞凌雄总裁培训课程报名:17080855856黄老师(可加微信)

俞凌雄:关于「中年危机」,你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_第1张图片

01、什么是“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正残害着国人。

30岁仍然碌碌无为,那么我的这辈子就真得完了;

30岁还没结婚的女孩,一定是个怪物;

女性从30岁开始,身价就开始往下掉;

男的30岁还没有混出一点成绩,真不值得交往;......

各种类似这样的刻板认知,演变成了对中年人的捆绑和束缚。

所有人都在恐惧30岁,30岁还不能让自己、父母、社会满意,甚至连呼吸都是错的。

那到底什么是“三十而立”?

这句话来源于《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这里提到的“立”指的是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

言:谦卑中传递祥和;

行:举止彬彬有礼。

这句话传达的本意是,希望人至中年能有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俞凌雄红尘智慧课程报名:17080855856黄老师(可加微信)

大多数人把中年等同于危机,然而事实上,你认为的中年危机并不存在。

俞凌雄:关于「中年危机」,你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_第2张图片

02、并不存在的中年危机

关于中年危机的想法最早在1965年,出现在已故心理学家Elliott Jaques的一篇文章中,90年代时,这个概念传入中国台湾。

1、什么是中年危机?

剑桥大学临床兽医解剖学家大卫·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一书中提到中年危机的模糊定义,身体容易生病了,更容易有情绪冲动了,想要改变或者逃避,就是中年危机?

年轻人对中年人构成了威胁,这就是中年危机?

上市大公司裁掉35岁以上的老员工,为更有活力和想法的年轻人空出位置,这是中年危机?

以上是被认同比较多的关于中年危机的概念。

2.那么,中年危机是真实存在的吗?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学者卡罗尔·格雷厄姆(CarolGraham)和米莲娜·尼可洛娃(MilenaNikolova)根据盖洛普(Gallup)民调进行的一项分析显示被调查者的生活满意度相对于他们的“最佳生活”而言,0是最差的,10是最好的,从而得到了一个U曲线。

俞凌雄:关于「中年危机」,你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_第3张图片

注:纵轴为分数,横轴为年龄

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U曲线,但多数人会经历。

30岁之后,即将进入中年时期。

某一天,大脑会充斥着关于失败的强迫症想法;在职业上成就太少,时间从身边掠过等等这些对比,需要一些无名的改变或逃避,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中年危机。

一项国际调查发现,在较富裕的国家,U曲线更容易表现出来。

在这些国家,老年人活得更长,健康状况也更好,调查数据显示,人们在中年时表现出的总体满意度较低。

3、35岁-50岁,年纪越大,越爱跟别人比较。

普林斯顿大学健康中心的经济学家Hannes Schwandt调查发现:年轻人总是对于五年后的满意度过度乐观,而年长的人总是低估自己在未来的满意度。

这样一来,年轻人不免会失望,而年长的人却会发现其实自己的生活已经超出预期。

并且,Schwandt还发现,在两个年龄段之间,也就是中年期间,中年人两头都是失望。

一方面,自己的生活不如年轻时所预期的,另一方面,自己对未来的生活期望又很低。

中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不断下降(U型曲线下降阶段),同时他们的期望值也在不断下降,这样一来,不郁闷才怪。

4、U曲线出现上升即在50岁之后。

当然,他们的期望值稳定在一定水平,现实开始慢慢超出自己的预期。

于是,他们又乐观起来,生活满意度逐渐上升。

而期望值与满意度相等的地方,大概正是50岁的时候。

通过这些数据调查可以发现:中年危机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因为中年这一时期主观情绪造成的。中年时期的心态决定你是否会经历“中年危机”。

俞凌雄:关于「中年危机」,你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_第4张图片

03、对年龄最大的误解,是对自己设限

一个人对年龄最大的误解,就是对自己设限。

谈到“理想”,他们说年纪大了,那是年轻人的东西;

谈到“事业”,他们说年纪大了,折腾不动了;

谈到“学习”,他们说年纪大了,脑子不管用了...

他们几乎把所有的压力推给了“年龄”,封死了自己所有的可能性也怪给“年龄”。

“年龄”被施加了太多的重量,最后还要背负终极骂名——“中年危机”。

而实际上这些人只是为过去的懒惰、现在的颓废、未来的恐惧找借口,这些都源自于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不自信,和对现实的逃避。

富兰克林说:“我从未见过一个早期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秀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喜欢倚老卖老,把“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挂在嘴边的人,往往就是那群强调并相信“中年危机”的人。

所以,真正拥有良好品格、优秀习惯、坚强意志的人,自不会被所谓的“中年危机”所吓倒。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

任正非43岁的时候才创立华为,73岁依然深入华为工作一线,到气候恶劣的玻利维亚看望员工,到战乱瘟疫地区看望员工;

摩西奶奶76岁的时候才开始尝试绘画,80岁开个人画展,在她的晚年成为美国著名和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

吴承恩,年轻时屡遭挫折,四十多岁才补上一个“岁贡生”,之后依然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72岁才写就了传世名著西游记……

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豆瓣网友@春上熊引用心理咨询师曾奇峰的观点,道出人类有三次出生:

一次是从娘胎里出生,一次是进入青少年,还有一次,就是进入中年期间。

实际上,40-60岁这段时期,所有属于中年人的社会责任都在慢慢结束,他们变得越来越自由,心智也越来越成熟。

因此,中年会面对的,非但不是中年危机,反而是一场中年转机。

到了中年,如果能保持一种冷静的心态,把握阅历和心态成熟的双重加持,把中年危机转化为自我升级的砝码,实现人生的第三次成长。俞凌雄运管模式课程报名:17080855856黄老师(可加微信)

在这个速生速朽的时代,一切都在快速变化之中,压力在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存在,是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不是未来会如何?

而是你为未来规划了什么?只要不放弃追求心中的美好,依然会有美好在40岁、50岁、60岁的某个年龄段等着我们。

记住,中年不是幻灭,而是时间的重启。

你可能感兴趣的:(俞凌雄:关于「中年危机」,你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