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画丨晓窗仙子来

初春时节,在临窗的案桌置上几株水仙,这便是所谓的“岁暮清供”了。

文与画丨晓窗仙子来_第1张图片
《晓窗仙子来》(85cmx60cm  国画作者:李雷)

水仙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中南欧各地,大概在唐初扎根于中国。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描述过一种叫“奈柢”的植物,这大概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关于水仙的文字记录:“奈抵出拂林,根下如鸡卵,中心抽条,茎端开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籽,冬生夏死。取花压油,涂身去风气。” 有民谚云:“水仙不开花——装蒜。”这和“凌波仙子”的雅号相比,自有一种别样的风趣和诙谐。

水仙也被唤作“金盏银台”,盖因在晶莹剔透的六片白色花瓣中心,还生有状如盏形的黄色副冠,此乃单瓣水仙。还有一种是复瓣水仙,十二片白色花瓣卷成一簇,花心簇生众多白黄色小花瓣,亦有雅号“玉玲珑”。 水仙花期不长,十来天的功夫,淡雅的花朵便会凋谢。然而,正是这短暂的花期,却引人痴迷于其中。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水仙是他的命,他曾兴师动众地从杭州举家搬迁到南京,只因南京盛产水仙;囊中拮据时他甚至当了内人的簪子去买水仙花。丰子恺在散文《渐》里写道:“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周瘦鹃在《得水能仙天与奇》的佳文中感叹:“雅韵欲流,足为水仙生色!”秋瑾最喜欢在窗前案头置养水仙,把自己的情怀融入到“嫩日应期雪,清香不让梅”的诗句中。

一花一世界。虽然花期短暂,却能获得最为诚挚的生命礼赞。在生的时候从容地绽放出饱满的灵魂,灿烂地活出真实的自我,在走的时候坦然面对凋谢和逝去,所谓“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大概就是如此吧。生命哲学也是一种“过程哲学”,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艰险激情或辉煌悲壮的过程,过程就是我们活着的目的。

花开眼前,信笔七言:晓窗谁坠玉搔头,饮露藏春解客愁。洗尽凡尘梳淡影,诗心一朵自风流。只要水仙花还在案前开放,这盎然清新的生命力就不会消失。家有小女,恰是去年水仙绽花的初春时节降临的,快满周岁,也愿你的成长如水仙一般生机盎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与画丨晓窗仙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