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寓言《加温和女巫》联想到的直觉问题

故事如下:

国王亚瑟被俘,本应被处死,但对方国王见他年轻乐观,十分欣赏,他要求亚瑟回答一个十分难的问题,答出来就可以得到自由。
这个问题就是: “ 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亚瑟开始向身边的每个人征求答案:公主、美女、牧师、智者 …… 结果没有一个人能给他满意的回答。
有人告诉亚瑟,郊外的阴森城堡里住着一个老女巫,据说她无所不知,但收费高昂,且要求离奇。
期限马上就到了,亚瑟别无选择,只好去找女巫。女巫答应回答他的问题,但条件是要和亚瑟最高贵的圆桌武士之一,他最亲近的朋友加温结婚。
亚瑟惊骇极了,他看着女巫,驼背、丑陋不堪、只有一颗牙齿,身上散发着臭水沟难闻的气味 …… 而加温高大英俊、诚实善良,是最勇敢的武士。
亚瑟说: “不,我不能为了自由强迫我的朋友娶你这样的女人!否则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
加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对亚瑟说: “ 我愿意娶她,为了你和我们的国家。”
于是婚礼被公诸于世。
女巫回答了这个问题, “ 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 ”
每个人都知道女巫说出了一条伟大的真理,于是亚瑟自由了。
婚礼上女巫用手抓东西吃、打嗝,说脏话,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恶心,亚瑟也在极度痛苦中哭泣,加温却一如既往的谦和。
新婚之夜,加温不顾众人劝阻坚持走进新房,准备面对一切,然而一个从没见过面的绝世美女却躺在他的床上,女巫说: “我在一天的时间里,一半是丑陋的女巫,一半是倾城的美女,加温,你想我白天或是夜晚是哪一面呢?”
……
这是个如此残酷的问题,如果你是加温,你会怎样选择呢? ……
......
加温回答道: “ 既然你说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就由你自己决定吧! ”
女巫说:“我选择白天夜晚都是美丽的女人,因为我爱你! ”

相信看过这个故事的人不难对它留下印象,我很早就看过,昨晚想起了它,觉得饶有启发性。

有印象即意味着发生了“认知和记忆”,实质上是一种内隐学习,相对的有外显学习。我们经常会碰到有自己不想要的后果但不得不作出决定的事情,也会碰到一件有可能获得极大收益但也冒有极大风险的事情,依靠常识、经验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时往往会灵机一动,从一种直觉上的、反常识的判断来替代逻辑作出决定,奇怪的是——这些决定经常是对的,但是到底直觉是什么、为什么对?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任何经验都有来源,直觉也有来源,它们的来源就是“内隐学习”。学习了什么呢?先从这个故事中提取一下关键信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一个高贵、英俊的骑士不得已与一个丑陋女巫结婚;这个男人最终因为其高尚的行为免除厄运抱得美人。”再稍加思索,可以察觉出认知的过程中有两种思维加工过的痕迹。一种是目的性、工具性的:比如说尊重女人的自主权,从而让她爱上自己,当然目的可以是自私的,也可以是不自私的;另一种是道德观上(或者说价值观,为方便统称为道德观)的:如谦和、自我奉献、尊重女性是一种正确行为。似乎后一种思维更伟光正,但如果我们将该故事的最后一句稍微改写一下:

女巫说:“我选择白天夜晚都是丑陋的女人,因为每一次变漂亮,我的寿命就短一天。 ”

可以想象无论有没有道德立场都立即会对这个故事嗤之以鼻,尽管加温的行为仍然是高尚的,这说明:道德观上的判断也是有隐含目的的,也就是实现我想要的,不然要不就我的道德观有问题,要不就女巫不应该当作认可对象,应予唾弃。——显然,道德或者说价值观善于使用双重标准。

那么这两种思维就没有区别吗?本质上没有,实质上有,这个区别可以用进化博弈理论来解释,它把人当作一种动物,人的社会性行为当作进化过程中产生的适应性策略来研究,仍然以《加温和女巫》的故事来说明:男人可以从这个故事中获得启发,学习绅士行为赢得女人芳心,女人也可以从这个故事中获得启发,利用绅士男人处处占得便宜。进化史上,个体之间是不断博弈的(或竞争或合作),一种策略取得优势在种群中扩散,会出现另一种策略压过它在种群中扩散,结果不是使得博弈策略无上限的复杂化,而是会达到一种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ESS),这种策略是大部分种群成员所采取并长期稳定的,相比其他策略优势明显。对人来说,道德就是一种进化稳定策略。故事中无论加温怎么想(事实上加温并非想做道德上的无私奉献者,而是一个聪明人,否则他很可能会让女巫白天漂亮,晚上丑陋,然后跟世人说女巫其实是一个漂亮女人),他做了那些高尚的行为,在世人的看法中理应获得丰厚的回报,事实上多数人采取高尚的行为时心里面是有回报预期的;对于女巫来说,强行与加温结婚就承担了极大的压力,如果她做了欺骗或其他不可理喻的行为再冒天下之大不韪,肯定会招来世人唾骂,事实上如果她没办法变成一个漂亮的女人或者以其他方式补偿加温,最终结果大概只能灰溜溜的走人。这么说,遵守道德可以获得可预期的回报,让个体不发生过激行为破坏社会稳定。在现代,遵循道德,以道德的方式进行认知似乎越来越弱势,而工具性思维处于强势,这主要与社会急剧变化(表现为人的关系不稳定,知识不断更新)有关,但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稳定的时代道德都处于最为普遍的地位,未来恐怕仍是如此。因此我的看法是这两种思维方式很难判断孰优孰劣,而且思维习惯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塑造,难以主观改变,人采取哪种思维方式不重要,人与人之间关键的是能不能信任、能不能合作。

不对经验进行分析,仅仅只是内隐学习的话,比如追求一个女性尽力表现的很尊重、很大度,很可能反失良机让她投入他人怀抱;或者结了婚认为应该尽量尊重老婆,无论她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不见得婚姻就幸福。看起来是内隐学习就是碰运气,直觉不准确,如此草率就错失重点了。据我了解判断准确的人,无论是直觉还是逻辑,一定是敏感的人,他能敏锐的捕捉到关键信息,不会想当然的就接受了故事的暗示:认为女人就真的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或者高尚的行为就一定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他会注意到因为女巫说了那句话加温才会了解并满足她的期望,他可能还想丰富一下故事,当女巫在新婚之夜问加温是白天漂亮还是晚上漂亮时,先以一种好奇心或者试探的问女巫为什么一半时间变丑一半时间变美,然后才说后面的话。这样一来,形成的直觉才有利于准确的判断。

  • 这个故事还有比较原始的版本,出现在14世纪英国诗人乔叟创作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巴斯妇的故事:女人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寓言《加温和女巫》联想到的直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