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被预告片吸引,为了不让老公吐槽这个带点神翻译的片名,直到电影开始前都没有让他知道看的什么片子。还和他打了个赌:如果他给的评分小于80分,立马奉上88元大红包。
那么这部我光看预告就这么有信心,看完之后更是强烈推荐的影片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巴基斯坦6岁小哑女莎希达(莫妮)和妈妈去印度拜神回家的火车上走散,独自流落于印度,遇到善良憨厚的“猴神”大叔帕万,在他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跨过国境艰难找到回家之路的故事。
故事前奏稍长,老公还没有投入,尤其当男主唱起了印度电影特有的歌曲,带领大家一起跳起了朝拜“猴神——哈奴曼”的舞蹈时,在长达5分钟的时间里我承认能听见他心里面强忍着的吐槽。
但随着情节一步步推进,猴神大叔为了保护小女孩,碰到的各种坏人和不被理解、面对危险展现的坚定和勇气、勇敢抗争并送她回家的执着,深深感动了我们。
这部影片就这么安安静静的讲着故事,穿插着笑料和感动,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等我回过神来看看老公,他也擎着泪水。被我发现时,还恨恨地说,那个人怎么可以那么坏,为啥打男主。好吧,让我来稍稍给大家科普一下:
电影背景一:印巴关系
巴基斯坦原先是印度的一部分。因为不可调和的政治、民族和宗教冲突,导致分裂。
当时二者都属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英属印度”。在印度独立斗争时期,印度教和穆斯林教徒分别以甘地和穆罕穆德·真纳为精神领袖分道扬镳,各自独立。有斗争,自然有死伤,上百万人因为宗教斗争丧命。两国冲突早有政治背景,再加上半个多世纪民间各种事件的发酵,因此国家关系至今仍然十分严峻。就像片中,女主(男主的女朋友)父亲在得知小女孩来自巴基斯坦时,立马让男主将其送到领事馆去,称他们为凶残的人民。而在国民关注的板球运动播出时,只要出现印度对战巴基斯坦,一定也是全民对抗模式。
题外话:巴基斯坦被印度隔成东西两个部分。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后,东巴基斯坦再次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因此今天我们熟知的巴基斯坦只是当初的西巴基斯坦。而这一块地方目前仍是各种政治和宗教斗争的腹地。
背景二:种姓制度
印度的四个种姓中,婆罗门是其中最高级的种姓,相当于祭司和学者。因为古印度崇尚知识,所以拥有最高知识的婆罗门自然也为种姓制度的核心。第二等级刹帝利主政军,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第三等级吠舍主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就属于相对低贱的种姓,主劳力和服务。不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
婆罗门多数为素食者,而在印度社会中素食戒酒者也比食肉的地位高。这就解释了女主爸爸非常瞧不起隔壁吃肉的邻居,而当小女孩跑到邻居家啃鸡腿时,男主非常愧疚的到庙里为她向神明求情,原谅她还太小不懂事。
女主爸爸在帕万领回小女孩后首先问的就是这孩子是不是婆罗门。被男主以“这孩子白白净净这么漂亮一定是婆罗门无误”给搪塞过去。但当这孩子进清真寺朝拜,让男主明白她原来是个穆斯林时,瞬间石化,满满地充斥着一个念头就是这该如何和伯父解释呢?
男主虽然傻傻笨笨也没有工作,好在他和女主种姓匹配,所以未来岳父才给他机会,让他攒钱买了房子就可以求婚,否则估计上演的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背景三:猴神
哈奴曼(Hanuman),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一只勇敢机敏的神猴,是猴王手下的大将,能腾云驾雾,并且拥有四张脸和八只手。他解救了罗摩(印度教崇奉的神明)的妻子,还与罗刹恶魔大战,被人们奉为英雄。
同样,我们单纯坚毅的男主虔诚信奉猴神,同时也继承了他的很多特质。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当他随中介偷渡过印巴边境后,站在巴基斯坦的领土上,却怎么都不肯再往前一步,因为他深信,到了别人地界,需要得到主人(边境军队长官)的许可。因此,冒着被枪毙的风险,他依旧回答“哈奴曼神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偷偷摸摸,需要得到许可”。
或许也正是他的这份虔诚,让一个6岁的小女孩,第一次独自身处陌生国度,口不能言,无法寻求帮助时,走近了他,仿佛知道,他一定会帮助她。
相较于前段时间刚刚看过的《神秘巨星》,我更喜欢这部。两个故事都非常棒,但或许就是《猴神》这部片子所讲的故事更打动我吧。都是跨越鸿沟,战胜偏见,获得救赎的影片,前者是母亲牺牲自己,为女儿创造条件,打破男女歧视和压迫,追逐音乐梦想的故事;后者是冲破印巴隔阂,战胜宗教和阶级矛盾,帮助孩子回家的故事。
为印度电影点赞!
对了,老公给打了90分,并且非常喜欢这份小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