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曾说过:“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特定的环境加上个人的拼搏,他成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并成功将苹果手机推向全球,成为当下“奢侈品”的象征之一。
也许很多人会质疑,“我不是乔布斯,我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方法……”,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人,那么恭喜你,在事业上你将永远不会有任何大的成就,因为社会并不需要一成不变的人,而你只会为自己找逃脱的借口。
如今,家具行业已走入洗牌期,是家具人求生存的时代。赵家尧,中国知名家具品牌城市之窗的副总裁,一个奋战在家具行业十几余载的“老家具人”,以自己的朴实言语,一字一句透析当下家具人一直在寻求的突破之道。
技术研发是企业发展的主心骨
作为传统制造业的家具企业来说,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主技术研发水平较低,多数还停留在模仿、抄袭阶段。因此,行业洗牌期,家具企业必须重视技术研发。
“我们所处的是技术革命、互联网的时代,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巨大,不容忽视。应用互联网技术、数码技术到家具的产品研发中,是行之有效的。”赵家尧如此解说互联网时代对行业的影响。
而作为中国家具知名品牌,城市之窗在技术研发方面已然走在了行业的前端。“目前我们与广州某公司联合开发一个销售、订制的终端软件,客户订制的产品通过软件传送,经过系统操作,所有的技术文件将形成生产文件,从终端传到生产中心,生产中心利用局域网进行分类后,将生产文件送至数码加工中心,使用这样的技术,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产品的全部过程,这是技术研发带来的便捷与成功。”
可以说,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发达的美好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信息轰炸的可悲时期。对于家具企业来说,重视技术研发,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心骨,而如何进行技术创新?“首先,家具企业要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鼓励员工进行技术研发,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生产企业独有的高技术产品。再者,要形成有效的技术研发网络,将科研、培训和开发等关键环节整合成‘技术创新链’。”
摆脱“抄袭高手”的关键在于个性化设计
除了技术研发需加足马力前进,家具的设计风格也需多元化、自主化。中国家具在设计上缺乏新意已是众矢之的,在今年全球最大规模和最负盛名的美国高点家具展上,参展商们见到中国“买家”便拿出了警惕的样子,担心中国人拍照、抄袭……据说,中国人在国外还有一个“昵称”:抄袭高手。
虽是排斥中国人参展,但外国家具设计对中国元素却很是青睐,很多中国元素已经被运用到家具设计中,无形中传递着一个信号:中国风已成为家具的时尚元素。而反观中国家具,自身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反而一味想着去抄袭,享受别人的现成“果子”,显然这是中国家具遭到吐糟的原因之一,“洋人的东西就是比国内的好,进口的产品质量一定没有问题。”
针对中国家具目前面临的瓶颈,赵家尧认为“个性化设计”是当前中国家具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内容是产品。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产品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必须持之以恒地探索新鲜元素。城市之窗近几年之所以能发展壮大,每年的利润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很大原因在于对个性化产品的坚持,比如智能化、规模化加工的模式,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是我们作为制造企业必须重视和掌握的一项内容。”
渠道为王的时代要求多元化
渠道,简言之就是产品通过什么方式卖出去。在传统制造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如果没有渠道作为支撑,优质产品只能成为库存烂在仓库,这个企业依然是失败的。当下,仍然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
除了传统的渠道——卖场,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渠道变得错综复杂。家具企业成功的途径变宽了,与此同时考验家具企业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过去家具人过于侧重订单,往往忽视渠道的拓展,走起路来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异常艰辛。”
显然,渠道整合已然成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各自的需求,现在城市之窗和房地产商、设计装饰公司‘谈恋爱’。房地产业下行,房子难出售,因而样板房,精装房纷纷‘出炉’,用以提高自己的销售份额,此外,像万科、万达,选择合作之余还可以抽点,设一个样板房可以抽15到20个点,利润可观。”
除了房地产,“其貌不扬”的设计装饰公司也是其中一员。“有硬装但没有家具,为了实现最大的利益,设计装修公司往往会寻求家具企业的合作。近来网上盛行的‘一个平方带上家具家电999元/m²’,价格比出厂价低,可以批量生产,成本降下来了,利润自然也尾随而来。”
可见,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如今的渠道模式多种多样,而且每个时期都在变化,家具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渠道多元化是关键。诚如喜临门总裁杨刚所言的,“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体现在终端。”
综合制:练好内功
企业管理在赵家尧看来就是内功,内功练不好,怎么去征服市场的重重困难?而如何练好内功?赵家尧给出的答案是综合制。
“综合制就是‘3+1’模式,‘3’是指生产、销售、设计,‘1’是管理。目前城市之窗实行的就是‘3+1’模式,同时抓研发、生产、营销,专注企业的内部管理,这个模式就把治理跟管理融在一起,把企业整个品牌服务落到地。”根据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实力,实施不同阶段不同的管理之道,对企业而言是持续发展,对员工来说则是不断学习。
创新才能有突破,有突破企业才能在“强者如林”的商业世界生存。诚如美国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说的,“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借一曲梵音,将心放逐,空山路远,时光阒寂,尘世纷争恍若烟云,且置一把古琴,于案前,正有花枝疏影透过花格小窗,风清月素,万般寂静处,曲无声,字无痕,尘埃轻轻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