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读第53条《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阅读苏霍最长的一篇建议了,因为他列举了八年级一个班在一个学年里课堂表现的变化情况,谈到了女生阿拉、拉伊萨的学习消极原因和男生尼古拉的成功转变的事例。文章虽长,不过还好,结构是清晰的。

我用倒叙的手法从文章中提炼了苏霍的三个观点:在最后一段的总结语中,他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这是说明学习愿望的重要性;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他说,“热烈的学习愿望就是学生在掌握知识或完成实际作业的每一具体阶段上,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所体验的一种道义上满足的状态”,这是说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文章开头第二段,在培养学生学习愿望方面,他说,“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这说明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又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了。实际上,学习愿望是动因和教师的任务是属于一回事的,不妨你看,正因为是动因,所以才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再看苏霍的第二个观点,是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习愿望的,这才是文章的核心建议所在。

苏霍的分析是从八年级一个班的上课情况开始的,他从师生两个方面查找了学生学习消极、缺乏热情的原因。对像阿拉这样的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往往是选择了一条把最容易、最好理解的东西机械地背诵下来的道路,以便在上课时能够不太费力地复述出来,他们回答是单调乏味的,既不能激动他们自己,也不能感动别的同学,这就像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学困生学习仅仅处于应付及格的状态,或者说学习的情感麻木了;对教师而言,他发现,事实的根源,就在于教师本人在工作中缺乏热情的态度。譬如,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出现了设计偏差,刻意磨平一些教学“棱角”代替学生思考体验的过程,甚至是降低了教学要求,马虎地学过去,还有对学生缺乏情感激励,等等。其实直到今天,几乎也是存在同样的原因,学生应付,教师冷淡,两者叠加,于是很容易造成学生消极厌学的不良表现。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苏霍的建议是这样的。

首先,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他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是一种道德的和政治的情感,培养这种情感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要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 “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真心诚意的情感关注,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热烈的学习愿望”,这个道理正如文章开头的引言,列宁写道:“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依我看,没有情感打底子,没有过程性的付出做基础,学习的愿望是很难被激发的。这些道理,我们老师们是很好理解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坚持做下去。

再次,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 苏霍说,“在备课时,要深刻而周密地考虑让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无论如何不能回避这些困难,而要引导学生走上克服困难这条虽然艰巨然而受益极深的道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竭力追求在学习上达到最好的成绩,被这种愿望所鼓舞”。这种愿望的效果应该是由教师有效有意的教学设计来展现的。因此,这就促使每个教师认真思考自己的整个工作体系,而首先考虑讲解新教材时的教学法。文章中举了以尼古拉为首的四个学习俄文不及格的学生的变化情况,主要缘自教师的特殊教学设计:第一,每天抄写高尔基小说《母亲》一页,分析每个词的正写法;第二,记录正字法词汇本,记录易错词和语法规则;第三,他们有信心完成训练性作业,渐进性进步得到班集体认可。我想起我教电路知识的时候,部分女生对分析和连接电路是搞不通的,我安排了“观实物-画电路-连实物-析电路”的辅导设计思路,大意是让学生先学会观察串并联实物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的作用(观察实物,形成感性认识),再引导她们把实物电路画成纸面上比较方正好看的电路图(构建模型,形成理性认识),接着根据电路图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实物图(理性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最后是再在纸面上分析稍为复杂的电路图和以笔划线演示实物连接(理性知识上升到复杂应用)。由于四个步骤经过“实-虚-实-综”的认识逐级上升过程,学生经过思考而加深对电路的理解,学习过程有“成功的预感”,学习结果有“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愿望就被激活了,问题疑惑点很容易就被突破了。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保持积极的压力。苏霍说,“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这一崇高的目的,还要靠对劳动本身的尊重感来予以支持”“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把整个学生集体保持在这种紧张感的状态里,并赋予这种紧张感以积极的性质” 。苏霍是坚决不愿意教师包办学生学习的困难的,这可能抵消了学生经历适当困难的快乐体验,也自然抵消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我想,这好比是爬山,只有步行攀登,达到山顶才有成功的感觉,如果坐索道的话,则是缺少过程性的体验了。提出“先学后教”的蔡林森校长曾经说过,“要让上课像考试一样紧张”,亦为要给学生保持适当紧张的压力,实际上,课堂上适当的紧张就是一种兴奋,这种兴奋也是一种学习的愿望。苏霍对此提出的课堂要求是“课堂教学应当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即从学习中得到的满足感、从掌握新知识的紧张劳动中得到的健康的疲劳感”,这个“疲劳感”说得多有意思!确实,我们在点评反思课堂的时候,我们一定是要分析课堂的环节是否合理,衔接过渡是否自然,教师的问题是否引发学生兴趣,学生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练习设计是否合适,总结点评是否到位,这些分析都是基于学生的学情认识而为了激发学习愿望。可见,“疲劳感”非疲劳,那个“感”字是学习之后沉甸甸的收获。

此外,教师要善于创造学习情调。苏霍说,“在培养学生学习和取得更大成绩的持久而牢固的愿望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情调’,具有重大的意义”。我认为,这个课堂“情调”是与“教师缺乏热情的态度”相对应的。有时,我们倡导教师激情上课,就是要让激情感染学生,激发学习愿望。 以提问为例,苏霍说了一种今天依旧存在的现象,“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给最差的学生提些比较容易的问题,而对较强的学生提出的总是难问题。这套办法造成的结果是,当学生一听完教师面向全班提出的问题后,就能大致估猜出它是要求谁来回答的”,这样的课堂对中游学生的学习愿望就不强烈。还有一种提问方式是“one by one”“next……”,除了“当事者”,其他学生是很难调动倾听和思考的积极性的。今天,我听了一节语文课,教师先是检查古文的字词,学生板演后,教师点评到一个小组的四号的错误书写,竟冒出了“你不会写,还上来,是不就是为了争分的?”,学生一时尴尬,令人大跌眼镜。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愿望,评课时,我特意指出了这一点,并把话语调整为“这次4号同学为了小组荣誉登台展示,虽写错了但勇气可嘉,奖1分;但课下要再练一练,下节课我还要检查你,如果写对了,我给你加倍分,好不好?”,这样的话语“情调”保住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所有学生到应该是为老师叫好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宿)、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社交需求是关于相互关系和照顾的,尊重需求是希望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承认,是有自尊并希望被人信赖的,是心理的高级需求,也是学习愿望的心理需求。今年暑假,我到济南参加教学团队培训,我又接触到“全人教育的素质构成”金字塔图示,它把人的素质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身体素质(PQ)、心智素质(IQ)、情感素质(EQ)、精神素质(SQ),其中情感素质是指对情绪的感知和控制,包含协调、运用能力和动力水平等,精神素质是指心灵智力,包含独立意志、生命信仰、价值观、意志追求等。情感素质和精神素质都是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学习愿望是属于情感素质的,长久保持的学习愿望是属于精神素质的。由此可见,这两种理论的金字塔图示,都说明了学习愿望是学生的高层次心理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和师生互动交流中,都应该注重这方面的研究,用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去弥补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

再次回到苏霍的建议文章,这次尼古拉学习俄语学习有转化,还记得那个费佳(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学习数学习题集逐渐转化的例子吧,这些都是苏霍培养学生学习愿望的参考典例。尼古拉的学习愿望保持了一年,费佳的学习愿望保持了五年,可谓是促成了自我实现和精神素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