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有个地方叫恩济庄,旧时候是专门埋太监的坟地,老人也叫它太监坟。
这里也埋了晚清最有名的太监李莲英,1966年“破四旧”时,他的坟墓被挖开,从中找到了一件国宝,现在馆藏于首都博物馆。
李莲英的好日子
李莲英,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沾上了慈禧太后的关系,他被后世人广泛研究议论。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1848年出生在顺天府的大城县,即今天的河北大城。家里兄弟四个,他排行第二,比较机灵。10岁的时候家里贫困,被送进宫里当太监。
刚开始进宫,李莲英很普通,早起晚睡,干一些最底层的活儿。偶然的一个机会,慈禧太后发现这小太监挺机灵,把他调到了身边。从此李莲英就走上了发迹之路,被慈禧太后改名为李莲英。
李莲英陪伴着慈禧太后直至去世,将近半个世纪,李莲英和慈禧的关系超乎了所有人。
《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一书中这样记载:
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
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说:‘连英啊!咱俩遛个弯去呀!
可见他俩的关系一直都非常亲近。
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这在太监里从没有过的。
雍正皇帝曾明确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上限。慈禧却突破祖上留下的规矩,不但超过了四品,还超过了好几级,可见慈禧对他有多宠爱。
清代祖制之所以限制太监的品级,是吸取了历史上其它朝代的惨痛教训。为了避免太监干政,祸乱纲纪。
清代太监整体在这一方面被管理的还是比较好的。太监基本上不参政。不像明代,明代早期的大太监王振、明中期的刘瑾,还有明晚期的魏忠贤等等,这些太监都是干政造成了国家大患。
明朝之所以太监干政那么多,跟明成祖朱棣有很大关系。朱棣当年起兵攻打南京时,据说南京城里的太监帮了大忙,里应外合,才帮他把城门打开,传递消息,才让他顺利当上了皇上。
所以当朱棣当了皇上之后,他对太监比较好,从此太监的地位就开始增高。皇帝把很多重要的事都交给太监去做。
太监这词儿啊,最早是个官职名:太监,少监。跟我们今天说的太监,根本不是一回事。
从朱棣以后,宦官权势日增,人们才把地位较高的宦官都尊称为"太监"。据说这还是朱棣恩准的。太监这个词是个尊称,没有贬义。
因为在历史上凡是沾有“太”字的,都比较尊贵,都是跟皇上有直接关系的。
比如太子,是皇上的儿子。太后,是皇上他妈。太师、太傅、太保、太庙、太学等等,无一例外都与皇帝直接有关。
所以太监在历史上是个好词,是尊称。尊贵到地位像李莲英这样的宦官,才能称作太监,一般人想当太监还当不成呢。
翡翠扳指的出土
李莲英到了慈禧身边,得宠当了大总管,有地位有钱。他跟其他达官显贵们一样,开始为自己死后打算。于是李莲英在恩济庄,买了块风水宝地,活着就开始给自己修墓。
他那墓外边是三合土,固若金汤,“破四旧”的时候挖了一个多星期,尝试了很多方法勉强才打开。
墓室里面整齐有序,看起来是自他下葬后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经过清理,里面的陪葬品有五十多件。其中一件最引人注目,是一枚翡翠扳指。
扳指,最早叫“韘(she)”。《说文》里是这样解释的:“韘,射也”,射箭的“射”。原本是一个护具,弯弓搭箭时戴在手上,防止被箭羽划伤,用皮骨或竹木等普通材料制作。
熟悉文物的都知道,扳指的功用是弯弓搭箭时戴在手上,防止被箭羽划伤。最早期都是用皮骨或竹木等普通材料制作的。就是个护具。
清朝满族人非常重视骑马打仗,弯弓搭箭,扳指就是弓马娴熟的象征,八旗子弟人手一枚,慢慢形成风尚。
清代后期政局稳定,扳指逐渐成了手中的玩物。贵族之间开始互相攀比,采用各种珍贵材料制作,有的上边还有图案和诗文,完全脱离了最初的功能。
李莲英墓出土的这枚扳指是翡翠制的,满绿,可能来自于慈禧赏赐。慈禧太后特别喜欢翡翠,上行下效,底下的人就使劲搜罗最好的献给她。
这扳指李莲英看到后可能特别喜欢,太后一高兴,没准就赏给他了。死后作为殊荣,就跟李莲英带到了棺材里了。虽然带进了棺材,但这扳指并没有戴在李莲英手上。
如果去首都博物馆,就能看见这个国宝级的翡翠扳指,虽然是被李莲英使用过的,不过作为珍贵文物,还是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的。
*以上内容节选自马未都说文物系列
>>>>>马未都是谁
他是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的创办者。
2008年,他登上了百家讲坛说收藏,开讲文物知识,引发全国收藏热。
推荐阅读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