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遥想

正月初一是新年,家家户户忙拜年,左手一瓶酒,右手一包糖,那是好多年前的标配。

拜年遥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印象中我小时候家里虽然条件一般,但方方面面的亲戚好像有蛮多,我妈在娘家排行最小,上面有七个舅舅,一个姨母,我爸还有五六个舅舅,我们称之为老舅爷,此外我爸兄弟姐妹五个,还有同族的长辈,村里的老人,至于什么表哥,表叔,老同啥的就不好统计了,按拜年标配最低要20斤糖,20瓶酒,酒是国公酒,糖就是从代销店批发的,自己称划算些,代销店自己包好的一般只有八两,那时最愁的就是如何提那些拜年的物品,据说小时候父亲是一头挑着小孩,一头挑着拜年的物品,到后来就由我们三兄弟分担,一行四人,去时是糖酒,回时就是亲戚回赠的礼包。

时光荏苒,等到我们长大以后,大家在外拼搏,兄弟们一起拜年时就不到村里的代销店去买东西了,往往就到要拜年的那个亲戚家,经过的路上去买些糖酒副食品什么的,比以前要轻松多了,至于后来小弟买了个微型车后一家拜年就方便多了,东西早已在城里配好,然后一家人坐上去,原来走路不停要休息,现在片刻即到,拜年效率大有提高。

后来成家立业后才知道做父母的难处,拜年时提东西麻烦,不提东西看到别人大袋小袋进门,自己两手空空,也感觉不好意思。想想几千年的传统,你一个普通百姓还能咋的,于是就买吧,可买啥呢,现在不可比以前就一包糖一瓶酒时代,到那拜年就好像母鸡下蛋一样放下就走,买啥都感觉不合适,于是就听那两老头老太太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很是让商家赚了一把。其实说穿了,买那东西其实就是买包装,看起来花花朗朗,煞是热闹,其实都是面子工程。

想来想去,大家过热闹年,凭啥让商户乐呵呵,于是有一年我家决定每家就封个红包,将大约等于到某家拜年的物品价值的现金直接奉上,大家轻轻松松,落得两手空闲。可后来发现,这样方便是方便,总感觉人跟人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是不是也不好,自己走到亲戚家也没有自信,再就是并不是所有亲戚都适合这样做,或许有人会不高兴的。于是坚持了一年,第二年又恢复原状。

拜年遥想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好了,搭帮两个姓马的,我们也不得不进入电商时代,想买个别致的拜年产品网上应有尽有,没有做不到,只怕你想不到,第二个姓马的干脆就让我们大家连红包钱都省了,直接一个拜年红包就OK了,有人用一副对联就概括的淋漓尽致:

上联:央视春晚四小时基本没看;
下联:群里红包满天飞发个不断!
横批:手机戳烂[偷笑][偷笑]

人还没到,红包先到,即算相隔两地丝毫不影响拜年交流,当然前提是你家有wifi,哈哈!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再过十年大家的拜年场景,各位亲戚路上相见,大家互相用手机扫描一下就完成拜年了,在家即使相隔千里万里直接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到那时拜年这个词也许慢慢会被人遗忘,我不知道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退步。

你家拜年买啥呢,可以透露一下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拜年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