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大城,人口自由流动与聚集经济的优越性

陆铭. 《大国大城》.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心思想:

聚焦特大城市发展道路,呼吁取消人口自由流动门槛,逃回北上广深。

人口会持续向特大/大城市聚集,公共设施和服务应根据人口需求改进,实现城乡不同产业的规模效应,形成区域和国家“战略性”产业;注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大国,实现产业转型。

1. 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好处

  1. 规模效应,专业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摊薄相应的基础服务/设施的人均费用。

  2. 经济规律,“流动中走向平衡”。中国90%的GDP集中在第二三产业,即工业和服务业,大城市提供更多职位和有吸引力的薪资。

  3. 学习效应,现代经济重点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城市中相对低技能的劳动者能向周围的高技能劳动力学习。

  4. 大城市的人口上升,个人就业概率也会上升,同时会激活创新。高低技能水平的劳动者是互补的,例如大楼里高技能劳动者提供经济、IT服务,但同时需要低技能劳动者提供保洁、餐饮服务等;精细分工和区域创新有更大的市场和投资回报率。

  5. 城市人口上升,农业人口下降。因为农业、矿产、旅游风景等自然资源的生产效率有限,小块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大规模的现代化农场/度假区,进城务工人员和现代化农业工人的收入皆上升。

  6. 遵循全球经济学规律,人口向大城市(一般是港口等交通枢纽)聚集是世界性常规现象。

2. 人口自由流动的必要性

  1. 公平性原理,国家内公民的流动应该是自由的,国家间才会仅限人才流动。任何大国的存在,都是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民愿意通过协调地区间的矛盾来追求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而这个公共利益在更小的国家不能实现。

  2. 可持续发展,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带来各技能层次人口的专业技能提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带动国家长期的产业升级;各地区具有不同的专业分工(但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大致相同),地区间互相依赖,各地区更和平统一。

  3. 高低技能劳动者互补且相互依赖,劳动者的劳动回报来自其劳动贡献,允许不同层次劳动者的安居乐业,会提高消费率(GDP和税收)和下一代受教育率,各城乡均良性发展。

3. 特别的观点摘抄:

  1. 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出现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而不是“逆城市化”。

  2. 在货币一体化的区域(或者国家),人口自由流动是必需的,“流动中走向平衡”(很像热力学的熵),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移民是自由的,那么,最终只有当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实际收入差距缩小至零(扣除物价差异、流动的经济和心理成本后),不同地方的人口规模才会相对稳定下来。

  3. 城市化有利于经济发展,“规模效应”使得基础设施和服务反而变便宜。“城市病”不是因为人口过多,而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4. 高技能和低技能水平劳动者互补,人口上升反而会提高就业率。

  5. 越发达的地区越缺钱,因为投资回报率高,而企业是为了赚钱的。强制将投资移去低回报率地区,资本反而撤出并转向东南亚国家。

  6. 任何大国的存在,都是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民愿意通过协调地区间的矛盾来追求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而这个公共利益在更小的国家不能实现。

  7. 解决拥堵应该建小马路分流,且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

  8. 信息技术没有强大到取代面对面的需求,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取代。(十分违反AR,VR的直觉呢)


总结不出原书百分之一的好,这是一本十分颠覆(我的)认知的好书。

PS: 纯个人感想——书里面提到的高收入者和其“太太和孩子”,应该是包含男太太,女太太,和没有太太吧哈哈哈,坚决认同女性/其他性别也有高收入者,而且不一定有孩子。

2018.7.16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国大城,人口自由流动与聚集经济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