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朝圣——拜李再湘老师有感

      公冶长,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懂鸟语,孔夫子讲学至诸城,公冶长慕其学识,便前往拜师,孔夫子始不收,公冶长,在门前大跪三天三夜不起,诚心打动孔老夫子,与其座谈,孔老夫子欣赏他的品质,便收下作为门下弟子。

      时至今日,我如愿拜师,虽没有体会公冶长三天三夜跪求的苦楚,但也深知能拜得恩师,着实不易。茫茫人海,能觅得名师,内心是激动的,无法用支言片语来形容。

      拜师宴上,杯觥交错之间,感受到师父师母及各位名家、大师的风采,已然三生有幸。很多画面都难以忘怀,很多话语都直击内心,零星拾捡,反复咀嚼,发现很多内容都在影响自己,启发自己。

    “希望你跟我学做事为人的品格。身为教师,就应该把教育视为自己的事业,这样才能做好教育,而且教育就是要懂得奉献。”这是师父的赠言。

     师父的这段话,发人深省,表层字面意思之下,我自己做了一番解读。

一、身为教师,应该把教育视为自己的事业。

     这句话,过去在很多其他场合,我都听过。但没有深入地思考过。今日,这句话出自师父之口,我倒是格外重视。也许是有一种点醒的感觉吧。

     只有当你把一件事情当成一个事业来做的时候,才会有所成绩。很多人如我一样,听过这句话,但是真正地理解它,并付诸行动的人,也许并不多。为什么会有这样儿情况发生?我想可能是对自己的定位出现偏差所导致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讨厌做什么,这样一个缺乏判断的情况下,一个人只能是随波逐流,左右摇摆,做什么都是一种打杂的心态,感觉做什么都是一种额外附加的状态,很多情况下,不仅让自己身体累,更累的可能是自己的内心,总觉得生活不自在,工作不开心。

     自己身为一名教师,本职工作就是自己的教职,每天都会要上讲台授课,每天都有大量的作业等着你来批改,而且一成不变的工作状态,就正常人来讲,怎么忍受?你的纠结直接影响你的心情,心情不好,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你可能会开始怀疑很多东西,质疑很多现象。

      在我来长沙之前,我曾经是一名乡镇教师,周围有很多持有这种态度的教育者。有一次跟一位比自己大几岁的教师聊天,聊到学校工作,他说:“哎,每天都是上课,改作业,想到这些事情,我要重复几十年,真替自己感受寒心”。

      我说:想那么多干嘛,工作而已,按部就班,找规定来就好了,就业压力本来就大,有这样的工作蛮好。

      当初的我也是这样的理解,但是我如是说,心理又何尝不是纠结?

      所以我对于师父这句话: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感触很深,我发现这其实是告诉年轻教师一种的开心生活,快乐工作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你想要改变不开心不自在的方法,最好的选择就是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这样子你才能把工作与自己的意义相联系,把如何做好它当成自己想要的一种追求。

      小孩子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对自己玩的玩具怎么玩都一直爱不释手,几个小伙伴在游戏中,什么都没有,单靠一些规则就可以几个小时都不累,这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不就很能说明“将自己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的重要意义吗?

      两种状态的差别之大,更是在很多层面都有体现:1、对待生活和人生的理解不同。一种是把教育当成每天都是硬邦邦的,一层不变的格局。一种是把教育当成每天都是自己有研究,有想法并与之互动产生的新创意。

     因为这是属于你的事业,而且具备了你浓浓的标签印,你不自觉地就会想要把它越变越好,在尝试中,可以体会到趣味,甚至很多方面还能获得启发。慢慢地,自己的人生状态会更好。着说起来貌似是谈教育,其实是在讲人生。

二、做教育就要懂得奉献

       我理解的关键是懂的奉献。“懂的风险”绝不是所谓的甘于奉献,无私奉献,因为于人于己,这个要求太理想化,没有一点利得的付出,试问谁又能做得出这一步?这里的“懂得奉献”主要是三个意思:1、奉献什么?奉献给谁?怎样奉献?

       1、奉献什么?如果说得只是时间的话,那还远远不够,需要奉献的是有精神、还有爱和敢于抵御一切阻碍自己开始行动的勇气。“懂得奉献”就是要我们自己搞明白奉献就要奉献最有力量,最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叫做奉献,这样的奉献,才值得奉献。

       2、奉献给谁?如果你还认为奉献仅仅还是学生的话,那你的理解就太片面了,我们最大的奉献是要给书籍的,因为只有你义无反顾地走进书海,你的人生才会有提高的可能,当你奉献自己给一本又一本的书时,你其实实在跟作者对话,在对话中你会发现更好的东西,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改变自己的视角,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态度。

       怎样奉献?战场上,当士兵们抱着背水一战的态度上阵,往往取胜的机率增大很多。总是患得患失,不仅得不到而且失去得会更多。

       我记得我小学二年级那个暑假,学骑自行车,每天都是一个人在院子的平地上摆弄汽车6-7个小时,没有人教,自己学着别人的姿势摆弄,最初怎么都不得要领,而且还摔得一身青紫,就是这样,我自己摸索了十几天,就是某一天的下午,竟然开始可以掌握平衡,不知不觉地就会了。

       其实奉献就如自己骑自行车的态度一样,就默默地行动,默默地坚持,不要去考虑回报,因为你考虑也无意义,但是也许会在你生命中的某一刻给你一些惊喜,仅此而已。

     中国古往今来,都非常注重传承,而传承的比较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拜师,因为你拜了师,入了师门,得到师父的传授,一些好的东西才有得传承,这一脉的沿袭就可以得到很好地保障。作为徒弟,在向师父学习时,除了应学的技艺,更应该学习师父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学习师父的眼光,要是有这方面的意识,这样的师承是最正统的。

      成功的路径,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方式,但往深处想,其实质都一样,徒弟要学的不是学走师父的路,而是要体会师父走路的态度,及对待周边风景的眼光。因为每个人的路必然不同,但是如果能通过学习师父,掌握更强大的心智,获得更优秀的眼光,自己就会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顺畅。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这么多弟子,但每个弟子都不同的原因,因为他们学的是师父的治学态度,走的是自己的人生。

      薄酒寒食,招待不周。但各位师兄弟没多在乎,大家的想法也许就如朱杰老师的话语一样:“拜师其实类似于朝圣”。大家都崇尚这样的仪式,都尊重这样的仪式,因为这是今天每一个人的朝圣!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一个人的朝圣——拜李再湘老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