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巨人的肩膀上停止生长

01

同事的哥哥M君拥有一份光鲜亮丽的简历:名校本硕、知名商学院EMBA,曾在某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部、战略发展部工作,带队论证多个千万元级的投资项目,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雄心勃勃,那就是——成为商业领袖,做中国的沃伦·巴菲特!

几乎是教科书式的精英、别人家的孩子!从他进入名校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巨人的肩膀上扎根生长,一路前行,也因此成为别人眼中的“巨人”。

去年,M君离开了那个世界500强企业,应聘长三角一家做物流的民企。这家民企虽然有上亿元的资产规模,但是是一个新兴的家族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管理还比较粗放。M君的到来,让他们如获至宝,随即委以重任。

一年里,M君当遍了所有职能部门的老总,海运、空运、大件、仓储,每一项业务都由老板亲自手把手地带,期望他能快速成长,挑起大梁。

一年过去了,理想还没有照进现实,且相去甚远。在磨合过程中,老板发现,M君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几乎没有积累太多经验,工作满足于“差不多就行了”,对于行业前沿没有思考,对于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路径更是毫无思路。

老板对M君很失望,安排他去了后台部门任个闲职。M君待了一阵也觉得很别扭,选择了离开,据说现在还在找工作。

不要在巨人的肩膀上停止生长_第1张图片

02

像M君这样的职场故事,其实并不少见。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不见得就是巨人

首先,名校毕业不代表能力强

考上名校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转折点,名校是巨人的肩膀,她的标签本身就是市场价值,不仅提供了优质的成长氛围,身边还有精英群体互相砥砺,成为职场上的资源宝库。但如果满足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光环、止步于此,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思考的品质和习惯,不积累人脉和社会经验,能力和素质无法达到名校毕业生应有的高度,就只能成为仲永式的人物,前半程光鲜,后半程乏力。不可否认,名校毕业的大部分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但也有一部分活得很黯淡。

知乎上有个贴,叫《24 岁名校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绝望痛苦不堪,怎么办?》楼主大学期间浑浑噩噩,没有给自己的市场价值加码添砖,目前仍在做电话销售中。

其次,经历多个岗位不代表经验丰富

我的一位朋友是某央企人资部的处长,每年过他手的简历不计其数,在他的眼里,对待“经历多个岗位锻炼”的人要慎之又慎。前些年,由于经验不足,他们从市场上招了不少这样的人,但事实证明,入职后别说胜任多岗位了,连胜任某一个岗位都难。真实情况是,不少人确实干过多个岗位,但没有一个岗位是干得好的,在原来的公司,因拓展需要新业务不断诞生,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一次次被委以重任,又一次次的虎头蛇尾、头鲜尾焉。

经验不等于简单的经历累积,只有成功的经历加上总结,或者失败的经历经过反思,提炼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才能算得上是经验

再次,企业和团队的成功不代表个人的成功

企业成为世界500强,团队业绩全公司第一,个人努力的成分究竟占多少?小米总裁雷军说,站在台风口猪都会飞。个人能力和努力、行业的景气、平台和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都是导致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公司由于有完备的平台条件,有强大的团队支持,有品牌效应,有政府资源,做成一件事相对容易;同时大公司流程复杂,个人能力再强,也只对流程的一段负责,个人更多地发挥“螺丝钉”的作用,独当一面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必很强,这也导致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不一定是巨人。

不要在巨人的肩膀上停止生长_第2张图片

03

巨人的肩膀是稀缺资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拥有和常人不一样的基础、视野和格局,牛顿关于巨人肩膀论述的精髓正在于此。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洋洋自得、沾沾自喜,因为视野开阔,看别人都比自己小,但如果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你也会慢慢变成一个侏儒。因为向着太阳,谁都可以野蛮生长,天空不是你的私家领地

其实,英雄不问出身,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巨人,所谓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一开始也付出了心血、汗水,慢慢爬升到那个位置的。羽西说,人生就是一场海选。站在巨人肩膀的人可能和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而从未放弃努力的人也许会站到更高的位置野蛮生长

蔡康永说:上进心卡住的时候,你要转弯;我们力争上游,是为了争夺更多的选择权。《康熙来了》在他的主持和带动下,以最轻松愉快的呈现形式,陪伴观众12年。在观众们倦怠、收视率下降的时候,选择告别《康熙》,开始《奇葩说》的录制,成为其中辩论资历最悠久的主嘉宾和亦师亦友的人生导师。作为富二代的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拼搏,所以才能凡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正因他的一直努力,他的人生才会显得毫不费力

巨人的肩膀,站上去多不容易,怎能轻易停止生长,做行动的侏儒呢?

生长的过程会有苦痛、充满艰辛,但这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路上拾级而上,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在巨人的肩膀上停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