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的邀请》之我们是怎样得到知识的

      《语言学的邀请》是一本关于语言的书籍,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过上一种理性的生活,如何通过考察我们的语言来更好的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来理解就是怎样说话,怎样听话,把话说对了有什么好处,说错了会惹什么祸,把话说好如何重要等等。还有在我们认为平平常常的语言中有怎样的规则作用,藏着哪些经验科学知识?这些规则经验怎样影响我们的思想,进而创造出现在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好书就应该像精读课文一样,慢慢读细细品,读懂书中的内容,读出作者的想法,读到自己的生活。这学期开始每周写一篇读后感,算上这篇应该12篇了,继续。

    我们是怎样得到知识的呢?学习。我们又是怎样学习的呢?学习是一个抽象化的过程。什么是抽象化?没有抽象化就没法交流学习。比如你家的哈巴狗叫小花,它家的狼狗叫狼青,另一家的猎狗叫旺旺,在交流的时候是把他们都当成狗来交流的,否则你说阿花我说旺旺都不知道彼此说的是什么。抽象化的过程是怎样学习呢?把抽象化的东西还原成生活,比如你不知道什么是红字的意思,告诉你去看交通信号灯或者看消防队卡车的颜色。语文课堂就是把你不知道的东西还原成你的生活,把你知道的东西抽象成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或者一种是情感,甚至变成一种方法。

    抽象又分高阶层和低阶层,说话低级层的人使你失望,因为他们啰啰嗦嗦告诉了你许多事情,却丝毫不能告诉你那许多消息有什么用。说话高阶层的人也会使你失望,因为他们说了半天高深的名词理论,而最后仍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好的谈话、写作都需要高阶抽象阶层和低阶抽象阶层、语言和现实不停互换。像现在的报告培训中常见的说一个观点,举几个例子印证,或者先举几个例子再总结规律。

      好的语文课堂一定是高阶抽象和低阶抽象的巧妙转化,这就需要老师思路正确,心智活泼,在每一个抽象层面都找到切入点,让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和奥妙。说着容易做着难,听蒋军晶老师讲《麻雀》思路清晰,老师少讲,学生多练,教学目标一落实。自己也讲《麻雀》本着少讲多写,将写作方法迁移,而孩子从知道写法到写出文章还有一大段距离,这一大段距离就是两种抽象阶层不断转化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言学的邀请》之我们是怎样得到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