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如何造句

     今天阅读有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了。

     沈复的《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看了一个小时。印象深刻的文字是坐船迎风冒雨去表亲家要欠钱的几段文字。本来天气很好,没想到坐船后先起风后下雨,一开始买酒御寒,后来囊中羞涩,酒也不敢喝了。就在上岸后所带钱财用光,在饥寒交迫,走投无路之时,偏偏遇到了曾经帮助过的一个曹姓人。在他的接机下才找到表亲家。其中鞋袜全是泥水,晚上火炉边晾晒却又被烧掉一半。这些文字的确很能吸引眼球。几个关键词,寥寥数语就把旅途艰辛描写的淋漓尽致,画面感十足。而自己要描写一些事情时,写出来却总是词不达意,毫无画面可言。这只能说明词汇量太少,用词不准确所导致的。可怎么才能增加准确的词汇量呢?

    正好看张玮的《小说坊八讲》看了一个小时,其中第一节就是语言。恰恰里面提到了词汇。他给出的答案是中国的古典文学。说这是汉语的根,掌握了这些基础,再去扩散就比较容易了。其中说如推荐一本古典书籍那就是《古文观止》。正好现在就在看。每天看一篇。可问题是那么好的文章,自己却看不出好在哪里。行文布局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叔本华美学随笔》看了几十页,一直都是对为挣钱而胡编乱造文字骗钱的讨伐。还说什么想着钱的作家是写不出好作品的。好作家往往是简练而直接的。而拿文字骗钱的人总是把很简单的问题写的高深莫测,让人看不懂。

      写到这儿,脑子里出现了鲁迅先生。今天早上差不多看了一个小时的《中国小说史略》。文字并不吸引我,吸引我的是对鲁迅渊博学识的佩服。假如自己也看了那么多的书,何愁肚里没货呢?

     这两天看书时,脑海里一直在想的就是为什么自己不会写。自己每天的阅读都会有一到三四个小时。可看上去如此努力的自己为什么偏偏就是肚里没货,脑袋空空,下笔词不达意呢?自我问答了那么久,回首阅读史,自己的阅读量却少的可怜。为什么人家能看那么多书?自己的效率就那么低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知如何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