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的釉彩和花纹

早期瓷釉是以周代和秦汉的带釉硬陶(半陶半瓷)的青釉发展起来的。经过历代改进和创造,到了隋唐时期出现了黑釉和白釉,宋代青釉已变化为各种各样的深淡色调,明清时期又出现了五光十色的红、黄、蓝、绿、紫和其他各种彩釉……

彩,是瓷器装饰的一部分。瓷器施彩,可以上溯到东汉时期浙江青瓷的褐色斑点器物。隋唐时期多为涂彩,宋代为炉彩釉上彩下彩;明清两代继续发展,又出现了炉彩的斗彩、五彩、粉彩等,成为彩釉的一个光辉灿烂时期。花纹是装饰瓷器的一种艺术。经过几百年左右的时间,在瓷胎和瓷釉不断创造和改进的基础上,花纹的装饰艺术也逐渐由粗到细、由简到繁,呈现出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时代特点。

釉彩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隋唐时期,多为涂彩,据目前发现的资料,唐代时河南有黑地涂蓝斑器物,湖南长沙窑也发现了涂抹褐绿鹦鹉花纹的器物,这仅是釉彩的一个雏形。多色釉的形成,始于宋代的炉彩釉上彩,如德州、汤阴、长治的红、绿彩器物和辽瓷的黄、绿、紫、三彩器物。景德镇在元代出现了青花和釉里红釉下彩,明清两代继续发展,又出现了斗彩、五彩、粉彩等。

(一)、青花


浅谈陶瓷的釉彩和花纹_第1张图片
青花

青花是一种带蓝色的青色釉下彩,元代的色泽是青胜于蓝。明代永乐、德宣时期出现了一种鲜艳明快、青蓝深重的色调,是由进口的“苏泥勃青”材料烧造而成的。清高宗弘历的御制诗中有“官汝之次称宣成”之句,其中的“宣”就是指宣德青花器。雍正以后多仿宣。

青花瓷器朴素典雅,为中外所乐用,从元代到现在一直盛烧,是中国瓷器的一个主流。传世的有各类日用瓷,佛前供器,文芳用具等。

(二)、釉里红


浅谈陶瓷的釉彩和花纹_第2张图片
釉里红

釉里红是一种带紫色的红色釉下彩和霁红釉的颜色相似,创烧于元代而盛于清代。这种颜色有一个通病,即凡绘制浓艳者,勾勒线的颜色都向外洇浸。元代器物表现的最为突出,且色多而红灰不匀。明代烧制较少,色亦浅淡,清代康熙时期烧制的则颜色鲜明红润,已臻成功境地。当时的釉下三彩即由釉里红、豆青和青花三色组成,以后的“青花加紫”亦即青花与釉里红和绘的名称。釉里红发展到清代,除用以烧制纯红色器物外,也成为青花的一种辅助彩,颇具画龙点睛之妙。

(三)、广彩


浅谈陶瓷的釉彩和花纹_第3张图片
广彩

广彩是以景德镇烧制的素白瓷胎,在广州施彩的一种外销彩瓷名称。广彩始于清代乾隆时期,器彩和画面多为中外合璧式样,彩的质色,近似当时的料彩。乾隆以后,虽继续烧造,但彩制和绘画技法已逐渐衰退。

(四)、五彩


浅谈陶瓷的釉彩和花纹_第4张图片
五彩

五彩是一种用黄、绿、紫和矾红、青花绘成的釉上彩,施彩较重,色泽浓艳,俗称硬彩。其制作方法使用青花与彩在釉上各绘一部分。釉上的画面是通过一道绘制工序完成的。即用黑色和矾红色绘出轮廓线的同时添彩。这样就避免了受固定轮廓线的限制,可以自由发挥绘画技巧。五彩不一定都使用五种彩色,或两种,或三种,因属同一彩型、同一绘画方法,所以称为五彩。明代五彩始见于正德后期,盛烧于嘉靖至万历时期,这一时期的五彩为典型明代五彩。与此同时还有一种没有青花的红彩绘画彩,日本人称之为明代赤绘。清代康熙时期,继承了明代传统的五彩制作,只是色泽稍淡。当时创烧使用蓝彩,代替了青花、黑彩,描金也被用在彩器之中,至此五彩得到了充实和丰富,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种,俗称为康熙彩。康熙以后由于粉彩的出现,五彩逐渐衰落。至民国时期景德镇又开始大量仿烧,但已不如康熙五彩。

(五)、三彩


浅谈陶瓷的釉彩和花纹_第5张图片
三彩

三彩的基本色为黄、绿、紫三色,和五彩制作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把彩直接绘画在无釉的涩胎上。多施于明纹的勾勒花纹器物和模印凸线轮廓或堆贴凸花的法华三彩器物。花纹空间敷以单一色的地子,嘉靖、万历时期烧制较多,清代康熙三彩既继承传统制作,又有新的创造,在素面涩胎上敷地彩绘是当时的一种特殊制作方法。彩色种数打破了三种色的界限,出现了浆白地三彩和黑地三彩,有的画面如饰蓝彩称为三彩加蓝,有的加饰矾红,称为三彩加红。此外还有一种涂抹黄、绿、紫斑纹的虎皮三彩,则为下品。可惜这些在康熙以后皆停烧。但民国时期景德镇出现了大量仿制品,其佳者可鱼目混珠。

(六)、斗彩


浅谈陶瓷的釉彩和花纹_第6张图片
斗彩

斗彩又称“逗彩”,是一种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品种。这种独特的釉彩使用釉下青花勾绘花纹轮廓,釉上用彩填绘,使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结合在一起,互相争奇斗艳。

(七)、墨彩


浅谈陶瓷的釉彩和花纹_第7张图片
墨彩

景德镇官窑在康熙朝创烧的墨彩,即黑色釉彩。以淡墨彩料在素器上绘画纹饰,经炉火低温烧烤后,呈现出墨色浓淡,雅洁宜人,具有水墨图画的艺术效果。康熙墨彩,着色浓重、釉料配制纯净,又于彩画上施一层透明釉,烧就的墨彩画面漆黑莹亮,十分雅致。墨彩器物虽烧制不多,但适用范围却极为广泛,很多斗彩,五彩和粉彩画面都饰加墨彩,还有墨书款识等。

(八)、粉彩


浅谈陶瓷的釉彩和花纹_第8张图片
粉彩

粉彩是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

康熙粉彩实在涩胎上加彩,以云龙和花卉为主,色料粗糙,施彩浓厚,风格简朴。

雍正粉彩是在薄胎白釉器上绘制纤柔精致的纹饰,具有诗、书、画、印合一的特色,色彩鲜而雅,粉而柔,厚而浓,用色丰富多达20余种。

乾隆粉彩技法多样,纹样多以名家绘画为蓝本,又融合西方绘画技法,清新艳丽,立体感强。

(九)、珐琅彩


浅谈陶瓷的釉彩和花纹_第9张图片
珐琅彩

珐琅彩瓷器,别名“瓷胎画珐琅”,俗称“古月轩”。是一种用铜胎珐琅的彩料画在瓷胎上而形成的新瓷种。因其细腻如料质,俗称“料彩”。始于清代康熙御窑器物,多以黄、蓝、诸色做绘画地子。乾隆时期烧制尤盛,而绘制纹样已不再仿铜胎珐琅,改以花鸟为题材,绘制极工整,皆出自当时“如意馆”画家手笔。多以胭脂水和蓝色彩书写款识,俗称堆料款。珐琅彩器制作精细考究,只供宫廷御用,因此传世品稀少。多为小型器皿,胎质洁白无瑕,彩色细腻华美,是清代瓷器珍品。

花纹是装饰瓷器的一种艺术。经过几百年左右的时间,在瓷胎和瓷釉不断创造和改进的基础上,花纹的装饰艺术也逐渐由粗到细、由简到繁,呈现出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时代特点。瓷器上常见的吉祥纹样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鹤寿龟龄、松鹤延年等,表达出人们祝福、祝寿、祝平安等一系列美好主题。

历代花纹的基本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模印:用淫魔压印花纹的一种方法。

印贴:把用印模压印的各种纹饰,粘贴在器体上面的一种方法。

堆塑:用金属刀型工具,做浮雕或者镂空花纹的一种方法。

划刻:用金属锥形工具,划刻的划线纹成为划花,用金属刀形工具划刻的坡纹成为刻花。

漏印:用各式各样的漏花工具,漏印花纹的一种方法。

绘画:用毛笔形工具绘画花纹的一种方法。

刻填:用刀型工具在未烧以前的一色釉器物上,先刻出花纹全形,再在花纹上面用锥型工具剔画出花瓣和叶筋,饰以篦纹,然后将花纹空间的釉子剔去,填以另外一种色釉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陶瓷的釉彩和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