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侃京剧

刚听了《兵圣孙武》,想谈谈自己对京剧创新的想法。

听戏也不少年头了,大概高二开始听吧,那会儿不太爱学习,乱七八糟什么都尝了点,结果就好上这口儿了。

大伙都说啊京剧衰落了,没错,京剧是真不行了。想当年梅兰芳马连良麒麟童裘盛戎等京剧大家,哪个不是盖了中国半边天的人物?现如今呢,提起于魁智孟广禄李胜素王佩瑜这些名家又有多少人听说过呢?哪怕京剧新戏一出接着一出,哪怕无数京剧被糟改成“京歌”,哪怕每年春晚都有专门的一场所谓的“京剧”表演,也依然没法改变京剧日渐式微的事实。

更可怕的是,这个时代我只看到了京剧的“近黄昏”,却看不到她的“无限好”。噫,不亦悲乎!

当然了,我一外行这操的纯粹是闲心。人家行内有无数仁人志士付出无数心血努力来振兴京剧。像于魁智于老板,带着中国京剧院创作新戏,改革唱腔,让无数年轻人能坐到剧场里踏踏实实地听上一段戏,实是功德无量,像我这样的爱好者该感激人家,让京剧又活泛了一阵,不至于悄没声的就完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于老板的艺术是好,但是有点打空不打相了,传统戏变京歌是吸引了一批外行听“戏”了,可是这“戏”他变味了啊,变的像碗白水,不经听了。虽能撑一时可实非长久之计啊!

还有那个新戏啊,就比如说《兵圣孙武》吧,在我这个外行眼里吧,这个戏他有点腻了。怎么个腻了呢?打个比方说吧:传统戏比如失空斩大保国,它们呢就像一碗老酒,味儿醇厚而浓烈,能醉人。这些新戏呢,要不就像一碗温吞水,尝起来实在是没味;要不就像是一碗太浓的白糖水,味儿太甜太重,容易把人齁着。要传世的话,难啊。

我呢是个大外行,可听到现在啊,多少也有点自己的想法,倒是不吐不快:

依我愚见啊,京剧式微有两条主要原因:一是唱的啥对现代人来说不好懂。京剧唱词半文半白且用的是月白京腔,导致受众太小。所以于老板改革唱腔,现在大伙听于老板的戏基本上都能听得懂。不过要听韵味还真就得听这原汁原味的京腔,普通话就没味了。(倒是难为诸位演员了……)

二一个就是节奏太慢。一出连台本戏动不动俩小时仨小时,情节缓慢时间太长,谁有功夫去看完你那一大套啊!不适应现在的快节奏注定要被淘汰(比如说传统相声不能上晚会不能商演)。所以说新戏虽然是在布景灯光上都上了一个档次,伴奏也加了很多流行元素,但是根儿上的问题没解决:节奏依然拖沓。而且就算你加上了新伴奏,但跟那些流行歌曲比的话还是毫无优势可言,所以说新戏难吸引新观众,老观众呢又不太爱听这些变味的新戏,所以说京剧现在啊还那样,半死不活。

我个人愚见呢,新戏啊该加快点节奏,多点流水散板之类,词呢也得多琢磨琢磨,怎么让人听着不烦不腻。实在不行多余的唱儿就不要了。这可纯是我个人胡说啊,专业难度啥的我也没多考虑,我一说一乐,您一听一乐得了。

当然于老板这代京剧名家们已经很不容易了,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苦心经营数年,勉强可算是差强人意吧。毕竟这个时代这个背景,实在是不能要求更多。

京剧还能活着,我也就知足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行侃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