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爱情婚姻智慧之五
□ 湖 山
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五章中说:“大成若缺”,意思是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事物,再完美也是有缺陷的。用这种哲学的思想来看待爱情婚姻,我们要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要选择和接受怎样的不完美。
一、爱情婚姻就是“大成若缺”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爱情婚姻完美无缺的理想主义思潮泛滥,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剩男剩女。按照老子的哲学思想,“完美”是相对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所有的爱情婚姻都是“大成若缺”。
前几年,我经常去上海的人民公园,这里的婚介市场世界闻名,每到周末这里特别热闹,很多家长到这里来为子女相亲。我接触了一些求婚者和他们的家长,发现不少大龄青年,之所以变成了剩男剩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太理想主义,太追求爱情婚姻的完美。
有一位女博士32岁了,要求男方35岁以下无婚史,必须是上海本地人,在上海有房子无贷款;学历要与她相当,职业必须是外资白领或公务员,月收入1.5万元以上。而且对长相要求特高,身高1.75以下的不要,戴眼镜的不要,脸上有痣的不要,长络腮胡子的不要。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她母亲在人民公园寻了三年一无所获,可是女博士决不降低标准,所以就一直剩下了。人看人往往是这样,你看别人不完美,别人看你也不完美。
美国作家黛比·珀尔说:“
上帝把不完美的女人赐给了不完美的男人,因此他们可以共同生活,一起成长。”这与老子的相对论是一致的,爱情婚姻的选择就是“大成若缺”,无论怎样选择都有遗憾。我们不是要追求完美,而是选择接受怎样的不完美。
有一位女生,深爱着自己的一个同事,他认为这位男生跟别人不一样,生于书香门第,有知识、求上进,认定他是一支潜力股。但她没有主见,就去问闺蜜,闺蜜说:“他比你大6岁,面相又显老,不适合你。”这就是那位男生的不完美之处。
后来她认识了一位更年轻的帅哥,当初还认为闺蜜的话是对的。结婚之后,她发现自己选错了人,她说这个男人没什么文化,也不求上进,并迷上了赌博,还有家暴行为。婚后三个月,两人就在经济上分开了。
不久她的前男友考上了大学,这位女生后来找到前男友,哭诉自己婚后的遭遇,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可是这时,前男友已经不可能再接受她了。年龄上的一点不完美,使这位女生放弃了正确的选择,以致于悔恨终生,这能怪谁呢?当时是你自己要分手的。
这就像买股票,买哪只股票是你自己选的,风险必须你自己承担。看人要看主流,
一味追求完美,往往到头来得到的却是更加的不完美。
二、理想的爱情婚姻状态——冲气以为和
与前面那位女士一样,许多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却没有了“很爱很爱”的感觉,认为自己不够幸福,后悔当初的选择,这就是钱钟书先生的“
围城理论”。
尤其是女性,大多数女人在结婚后不久,就发现自己嫁错了男人。上海有的小青年结婚一个月就离婚,还有当天结婚当天就提出离婚的。
什么样的婚姻才是理想的呢?老子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结婚好比负阴抱阳,阴阳互动产生和气,有和气才能达到和谐的婚姻状态。中国的文化就是“和”文化,对内对外都主张“和为贵”,《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从口,禾声。”相应,就是互相适应,互相适应就是阴阳调和。
中国人讲“家和万事兴”,我认识这么一对夫妻,十几年前从安徽农村到上海来打工,后来接手了一家餐厅,夫妻二人同心同德,相互扶持,把餐厅经营的红红火火。十年下来,他们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在上海买了房子安了家,成为了新上海人。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很重视学习。走进这家餐厅,到处都摆着国学书籍,顾客想看可以拿走,餐厅每周都安排员工学习国学,他们认为国学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成长。他们对员工如同兄弟姐妹,关系非常融洽,员工都叫他们老师,不叫老板的。我很佩服这两个年轻人,他们的婚姻和谐相应,充满了幸福感,这就是家和带来的成就。
《易经》上说:“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婚姻和谐要靠双向的良性互动,单靠一方的努力不行。良性互动产生和气,和气就是正能量。不良的互动产生的是浊气,有浊气就会污染家庭环境,使婚姻不和谐。
三、互不伤害是处理夫妻关系的底线
老子在《道德经》六十章中说:“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这句话用到爱情婚姻方面,就是说夫妻二人不要互相伤害,让家庭生活安宁,这就是修德了。夫妻长期在一起生活,有摩擦、有矛盾分歧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要守住一条底线,就是不要互相伤害,这是一个道德修养的问题。
许多夫妻关系紧张,都是因为互相伤害造成的,最严重的伤害就是家庭暴力。有些素质较差的男人,总是试图用暴力征服女人。有的女人夫妻吵架,动辄就揭男人的短,用最难听的话来骂人。暴力伤害、言语伤害,都是一种过激行为,是沟通能力差的一种表现,说明你缺乏解决问题的智慧,只好动粗,然而动粗只能激化矛盾。
有一位女士,为了一件小事跟丈夫争吵,出口就伤人,丈夫打了她一巴掌。第二天,她就闹到丈夫单位去了,男方是一位教师,这样一闹弄得全校师生都知道了,男方受不了这种伤害。
老子在《道德经》六十四章中说:“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在这里强调了:一切灾难和祸患都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和心理偏执而引起的,不固执就不会失去。这位女士非常固执,不听人劝,不计后果越闹越大。并企图用离婚来逼男人低头服软。男人却认为“士可杀不可辱”,女人不了解知识分子的这种特性,最后闹到离婚了。失去了婚姻,这位女士非常后悔,其实她的丈夫是个很好的人,一个家庭由于她的固执就这么毁了,受到伤害的不仅是大人,对孩子的伤害比大人更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