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网:今日初四。大年初四,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中国民俗中说的“扔穷”。
在有些地区,如福建莆田和仙游地区,由于近代历史的原因,有初四过大岁的习俗,并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截至昨日,我们的2018年区域经济复盘系列,已经陆续推送完成了分省排名、分市排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陕西各篇。对于该系列以上各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进行回看。
2019年1月22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在2018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称: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达到3000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842.1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3526.7亿元,增长8.6%。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8.8∶46.1∶45.1。
具体到各地级市情况如何,我们今天一起来看。
2018年安徽各地级市GDP
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最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一员,安徽省的区域经济格局,长期以来与江浙沪三地的差距都十分巨大。这种差距,与京津冀城市圈中河北之于京津两地的情况有些类似。
在中国整个泛东南版块上,最大的两个异类,就是安徽和江西。环顾四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福建等一众中国经济体量前十省份环绕。
和江西身处群山之中,长期以来地理交通相对闭塞的先天劣势相比,安徽无论是在陆运还是水运条件上,都决然不能算得上是劣势之地。
如果要对下辖的16个地级市进行经济体量上的阵营划分,基本上可以简单划分为两个阵营:其一是省内唯一的二线城市,省会合肥;其二则是省会之外的15个其他地级市,经济总量全部位于四五线城市级别。
从省域城市阶梯的健康度而言,身处华东地区,长三角城市群腹地的安徽,甚至比不过中部地区的湖北、河南等省份。其一是省份最强市级别较低(仅二线),其二是省会之外再无三线以上城市。
省内经济体量第二的芜湖,地理位置上又与既有区域中心城市合肥过近,且芜湖本身地处安徽地界边缘,又在南京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内。所以未来想要以芜湖为省域副中心,同样并不符合设立省域副中心的动机条件。
而相比尚有长江水道优势的皖南诸市,合肥以北,面积广阔的皖北地带,区域经济格局尚且处于“大锅饭”式的高度平均落后状态。这些截至目前仍旧处于城镇化初级阶段的区域,将成为未来安徽省经济发展和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最大难题。
12个地级市名义增速超10%
2018年的经济形势有多糟糕,其实从目前已经推送的多个省份的2018年各地级市名义增速和2017年各地级市情况对比,我们就能够清晰看到。
事实上2018年安徽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速成绩相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已经可以算是非常出色。16个地级市中,12个地级市年度GDP名义增速超过10%。增速最低的淮南、淮北两市,也有6.7%~6.9%的名义增速。但是同比2017年时,安徽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速都有非常明显下滑。
提到人口流出,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北、河南、四川、湖南等省。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件事情是,过去十年间,中国人口净流出最多的省份,并不是以上这些地方,而是安徽。
据2017年中国省域人口流动情况统计显示,安徽人口流出量达到近15万人,位居倒数第一。成为31个省份当中,人口流失率最高的地区。而如果进一步统计过去十年间各省份流出人口的总量,安徽省更是以962.3万人(占到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11.2%)的数值,勇夺“冠军”,平均每年人口流出近百万。
虽然合肥近几年经济增速同样不错,但是对标中西部明星省会城市如重庆、成都、武汉、长沙几城,合肥的就业吸引力显然仍旧相对欠缺。不过,进一步减弱了合肥人口吸引力的因素,还在于相比经济和产业崛起,合肥的房价起飞速度却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依照目前合肥的房产均价,在相邻的经济强省江苏、浙江多座地级市选择性充足,而江浙地区无论是生活环境、薪资待遇还是未来前景,整体优势相较合肥均较为明显。而江浙皖三地文化上的近似性,更加使得安徽人口融入江浙二省颇为便利。凡此种种,均加剧了未来安徽想要回流本省人口,比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几省的难度更高。
10个地级市人均GDP不足5万元
但伴随着全省各地级市较高速增长的,是安徽超过10个地级市,人均GDP不足5万元。其中阜阳、宿州、六安、亳州四市人均GDP不足3万;安庆、滁州、淮南、淮北四市人均GDP仅4万左右。
而在2017年时,全国人均GDP数值就已经站上了5.92万元。安徽这些人均GDP数据仅3~4万元的地级市,差不多只有全国均值的五成到六成。这一经济水平的地级市,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偏远的西部地区。而地理位置颇为优越的安徽,有如此多的地级市尚且处于“脱贫”的边缘,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2018年,安徽省GDP阶段性地站上了3万亿的新高度。但是结合全省多达6254.8万的人口体量,2018年安徽省人均GDP仍不足5万元。安徽省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13位背后,是人均经济总量长期位列全国20余位。
安徽省全省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和安徽省面积相近,区位不远的江苏、浙江、福建三省的面积分别是10.72万平方公里,10.55万平方公里,12.4万平方公里。
不过对比江苏下辖13个地级市,浙江下辖11个地级市,福建下辖9个地级市,安徽却划分了16个地级市之多。要知道,江苏区域经济总量是安徽的3倍,浙江区域经济总量接近安徽的2倍(人口体量上,江浙两省也与安徽处于同区间)。
按照正常的区域规划,往往是经济越发达地区,行政区划会更加细化,小型地级行政区会更多(1万平方公里以下)。而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则更适合大面积的地级行政区划,由此降低行政资源的浪费和避免行政效率的低下。
所以充分结合安徽目前的经济体量、土地面积和人口总量,未来安徽省的地级行政区划,大致会有2~4个地级市的精简空间。其中铜陵、淮南、淮北三市,是首当其中需要被考虑的对象。而马鞍山虽然行政区划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由于区位优势的突出,可以暂时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