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U蜕悦-思维导图如是说

温馨提示:通篇阅读需要4分钟左右。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聪明,而是专注。

如果你没有专注力,做什么事都只是蜻蜓点水,

那再聪明的人也很难做成什么像样的事情。

LYU蜕悦-思维导图如是说_第1张图片
思导图应用之思导图

以下是我连续一周手工绘制的思导图,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LYU蜕悦-思维导图如是说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思维导图由文字&图像&线条组成。 文字&图像传达想法,也就是思维。线条表示思维间的关系,也就是脉络。所以,学习思维导图的精髓是思路而不是美图。 画思导图会有些要求比如线条要怎么画。 例如:线条的衔接点要利落清楚, 那不是画工的考究, 而是思路能否因线条的利落清楚跟着清明,摆脱混乱形式影响思路, 有形影响无形, 背后的原理通了,就会融会贯通。

思维导图,可以分析问题,但却不一定可以解决问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可以看见问题,透过看见之后百分百负起责任,就能有效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不是万能,思维导图的思维,绝对是需要经过思考者对现有的状态分析并组织过后的显像。

思导图是在接触时间管理并操作一段时间后,接触到了它。并微课学习了一个月左右。其实思导图对我而言。是整理一个事情的框架与分支的伊始,在发散上我做的不够好。可能因为年纪的关系务实较多,幻想类较少。有误区说不会画画就学不好思导图的宝宝,真的想说这跟画画没半毛钱关系。中心图你不会画,没有任何问题。你有脑子就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你可以手工绘制也可电脑制图xmind等各种app备选。

思导图带给我除了思维的整理性,还有便是阅读后的复盘优势。经常我对一本书读完之后,两三个月后再翻。没有印象不说,还会时不时的怀疑自己,是否进行了前期阅读。直到发现自己背后记录的阅读时间和藏书章。不得不说阅读是一件很吃力讨好的事情,通过阅读使大部分人触类旁通有着触电型的思维发散。但多次重复阅读同一本书懊恼的不是每次所得,而是文章架构和脉络仍然不清不楚。

自此思导图之后,每次阅读完一本书,我会绘制该书的思导图。在二次三次阅读的时候,图背面会记录不同的见解和分析。这对每个处于不同时间段,不同思维角度,不同性情下的我很有帮助。因为不再单一重复的只是阅读。而大多时候将思考加入其中。

随手的绘制也可以使其框架更为突出,明确的让我看到树枝中的那点问题。进而寻找突破口去解决。很多人将思导图运用在了写文章的一二三四,但对我而言思导图是让我看到问题,并找寻突破口的方式方法之一,值得深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LYU蜕悦-思维导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