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每个人都曾恐惧陌生的未知

这是一部将近二十年前上映的经典电影,如今重温一遍依然可以引发内心的一些感悟。这是一个关于天才钢琴家一生的故事,如今看起来依然令人为他唏嘘不已。这便是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魅力。

剧情简介

1900(蒂姆•罗斯 饰)是一个在轮船上的孤儿,尽管没有富足的生活,但是收养他的黑人船工十分疼爱他。长大后的1990不同于一般的孩子,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每当他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都会受到在场听众的一致欣赏。他的音乐才华广受好评,以至于惊动了爵士乐鼻祖杰尼上船与其进行比赛,最后却心甘情愿认输后黯然离开。拥有如此令人羡慕的音乐才华的1900从出生便未离开过轮船,对他来说陆地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直到他爱上一个女孩,为了爱情他必须离开轮船走上陆地。一边是充满吸引的爱情,一边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1900终于做出了他的选择。

《海上钢琴师》:每个人都曾恐惧陌生的未知_第1张图片

1900的一生都没有离开那条从他出生便一直生活在上面的轮船。对其他的人而言,轮船只是出行的一种工具,尽管过程中也会有希望和期待,但那也只是漫漫人生中的匆匆一瞥。而对1990而言,那条船是他的家,是他的保护壳,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全部世界,在这条船上他拥有人们在陆地上经历的所有感悟。所以短短的下船路对他而言充满了漫长的纠结。不管人具有多少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但其实真要处在一个未知的世界,最真实的第一感受往往是恐惧感大于好奇心。

在暴风雨中,剧烈晃动的船让钢琴也旋转起来,1900一边用灵活的手指弹出优美的旋律,一边脸上露出享受的笑容。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克思诚惶诚恐的表情。这就是人的本能反应,所有的安全感都来自于内心对环境的熟悉度和对事情的把握度。一个人只有当他在熟悉的环境中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他才会有充满自信的神情。

《海上钢琴师》:每个人都曾恐惧陌生的未知_第2张图片


世人常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其实不论天才还是疯子,他们都是人,只是他们把人的一些隐性特征赤裸裸的放大表现出来,所以常常不被现实社会所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自然表现,往往来源于由生活环境与个人经历而综合产生的思维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会发现自身或他人存在的一些“偏执”的思维,这其中有令人敬佩的坚持,也有使人不解的固执。任何思维方式都不会是灵光乍现的突然产生,往往是日积月累的产物。因为有了时间作为发酵,所以过往的隐性一旦显现出来,会打破别人看待你过往的显性表现,因此对自身而言很难扭转,对他人来说又难接受。思维方式很难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附着在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才会有相对的对与错,它是一个人对事物会产生不同认知的区别点,也是决定如何做事情产生何种结果的出发点。

《海上钢琴师》:每个人都曾恐惧陌生的未知_第3张图片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海上钢琴师》的时候,年纪尚小的我,第一反应竟是想起了契诃夫那个经典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故事。那时的我还体会不到所谓的悲哀,只是十分费解1900的做法。这么多年过去了,再看这部电影,才发现如此传奇的一生中隐藏着太多的悲哀。

突然想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里那句经典的“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大约是整部电影所有演绎铺垫出来的终极问题。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等你自己去看,就像电影中1900,无论如何也要面对问题。其实无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不必完全以世俗的标准去评判,因为真正的需求只有当事者本人心中最为清楚。如果他没有损害社会或他人的行为,他跟随自己的心做出的选择,就是值得大家尊重的,当然是否理解和接受,又是另一回事情了。

人常常站在选择的岔路口,常会脑中浮现各种选择的利与弊,如同错综复杂的道路一样交叉在一起,令人无从决定。人无完美,事无周全,凡事都需要有舍才有得,断离舍始终是我们需要修炼的一门技能。或许,选择本身已不再重要,静下来倾听自己的需求时,一切才会更加简单和轻松。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上钢琴师》:每个人都曾恐惧陌生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