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记-知识付费

连着几天阴雨天后,今天的北京终于开始有点阳光明媚的样子。今年的北京很奇怪,没有秋天。感觉一下子从夏天跳到冬天,秋装几乎都没有来得及穿,回过神儿来,就不得不穿冬天的衣服了。

最近财新说要开先河做全网付费,新闻付费时代终于要到来了吗?我朋友圈里出现的大部分言论,好几个都是不看好的,有朋友说“真的会付费看新闻的,也就只有我们这些工作需要的穷记者了吧。”但也有人说,付费是趋势,但国内会有很多阻碍。

毕竟国外一些媒体早就已经开始实施部分内容付费,国外有《华尔街日报》很早就开始实施付费,还有《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等。我在美国学习金融的同学真的有花钱订阅《华尔街日报》全年。国内,华尔街见闻的部分精品文章也是要付费的。但还不知道巨帖数据好不好看。

我觉得,付费的基础在于相对不可替代性,可事实上,在这个时代新闻很难做到独家。所谓的原创精品的价值真的又有那么高吗?资讯领域竞争非常激烈,高价值财经新闻又是很稀缺的奢侈品。我也问了一些自己在金融行业的朋友,他们是否愿意付费看财新的新闻,给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说没有粘性。事实上,我了解到的大部分金融圈以及投资圈的人一般看新闻都在今日头条上看。虽然我个人对今日头条也是不喜欢的,但不得不承认其强大的内容分发能力。

网上很多说法说只是付费的时代已经到来。确实,感觉自从2016年语音问答付费平台分答在社交网络上火了一把之后,知识付费的火就慢慢点起来了。尤其感觉近一段时间各大平台都在出付费平台,包括最早的逻辑思维、知乎live,到现在喜马拉雅平台以及新闻机构36kr上诸多付费课程,都开始实践知识付费。这个模式似乎已经建立起来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消费者是否被教育好了?既然是开拓者,就需要负担教育消费者的成本。以及比较优势究竟有多大?目标客户是谁?付费模式肯定会损失客户流量,目标客户是否有足够的黏性?有什么增值业务?

今天住在白羊姐姐家里,白羊姐姐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个室友。她比我大五岁,也是一个非常乐正能量的白羊座。和她一起住的半年,过得很温馨。她说,因为我,她爱上了西北人。我也是因为她,爱上了山东人。当时蹭吃了她不少山东的特产,比如煎饼,爱极了。也跟着她学会了很多菜的做法。因为是我第一次独立在外面住,所以很多初始的生活习惯和小技巧,都是她教给我的。

后来虽然不在一起住了,但关系也很好,两个人都有一种心心相惜的感觉。感觉偌大的北京,自己有了一个姐姐。有时候跟爸妈说,就直接说我去姐姐那里了,他们也就知道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日记-知识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