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三个朋友的故事。
A
连我都对萱萱的选择感到惊诧。这个曾经让我高山仰止的学霸,因为跳级年龄小,进了大学还一副含苞待放的邻家小妹模样,那般的骄傲,怎么就回归家庭了呢?
我们约在一家书店见面。
萱萱说,我人生的前半页在今天看来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除了鲜花掌声,和心里的骄傲,什么都没有留下。真正步入生命丛林从2011年开始。
事业顺风顺水,在上海买好了房子,决定要个孩子了。碰巧公司迁新址,装修味道很大。公司照顾孕妇在家办公,我正在备孕,承蒙主管信任,也在家办公。
萱萱眼里冒着光:我真是感恩戴德啊,比在公司还卖力的工作。
有一天,和老公都严重感冒,为了互不影响,晚上分房睡。夜间听到房间有响动,还以为是老公过来拿东西,就没搭理。第二天起来,发现家里遭窃了。关键是:公司的电脑被盗走了。干研发的,电脑里都是技术文档、电路图、原理图。这些所谓的知识产权,真出了问题没法收场啊。愧疚加上潜意识里的惊吓,开始失眠,是整晚整晚的失眠。
又不好意思继续在家工作,每天带着黑眼圈跋涉到遥远的公司新址,神情恍惚。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很不满意,又无力改变,心里越发自责,陷入了恶性循环。后来朋友推荐,去了离家近的新公司,斩断前缘,一切从新开始。
新公司干了没几天,怀孕了。小家伙是千呼万唤,然后在不合时宜的时候来了。跟主管陈情,但是作为骨干被招进来,不但用的扎实,还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压力和孕期不适之下,失眠又一次袭来,创下一星期不眠不休的记录。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健康,我辞职了。尽管进行了医学干预,失眠还在继续,孩子也早产两个月。
巴掌大的孩子,在一家人的精心的护理下,一天天壮实起来,我也开始做着重返职场的准备。不想父亲患了癌症,几个月后离世。母亲多年的抑郁症加重,整个人不吃不喝不睡。继而又查出自己患了癌症。
说到这里,萱萱的眼泪已经滚落下来,和轻柔的音乐一样无声无息。释放出来就好。
还好是一个非致命器官,手术后恢复良好。
短短的四年,曾经一路高扬的生活风云突变,萱萱也陷入了不曾料想的“全职妈妈”角色。周围好事者一副:硕士你不上班,每天养尊处优的,好浪费。
每个看似平静幸福的家庭,都有不能与外人言说的难。不去无端的品评,也是一种自我修养。
B
“你听说过婚内单亲吗”?小木一见我就问了这样一句话。
怎么能没听说过呢,我自己也有过三年这样的生活。
孩子出生后,为了方便父母照顾,我把工作调到了西安,就住在公司旁边。每天早上把孩子料理好,赶去公司。下班回家和孩子一起吃晚饭,再去公司加班。晚上回到家九点以后,陪玩、洗澡、讲故事、哄睡,十一点以后是自己的。先生一年在家的日子不超过两个月,就这样的晚上还经常抱着被子睡沙发,因为小孩子翻来滚去的影响睡眠。有一个周末,我独自带孩子去爬山,回来的路上,孩子在安全座椅上呼呼大睡,我开着车俩眼皮也在打架。
后来我问先生,你觉得孩子成长的前三年你几乎角色缺失,有遗憾吗?
“好像没什么感觉”!
小木说,我的故事还有不同。
我们一家人从未分开过,但是爸爸要么出差,要么早出晚归,跟孩子几乎打不上照面。在我辞职前,孩子上幼儿园都是老人接送,我看每天准时准点的,孩子也高高兴兴,就没有特意找老师沟通,甚至小班的家长会也没有请假去参加。直到中班,发现孩子遇到事情都是往后退缩,就去找了次老师。这才知道,幼儿园经常留作业,无非是在马路上找数字啊、捡树叶啊、把在幼儿园没完成的手工带回家做。老师说,这些不强制,每天放学前会跟孩子们说一下,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也给家长一些引导。妞妞从来没有带自己的作业到幼儿园分享。
我跟奶奶提起这事,奶奶说:“那是什么作业呀,不写字也不算数。就说最近一次吧,让种豆芽,直接去菜场买不就得了嘛”。
我又问妞妞,她说:“每天见到你的时间那么少,我就只想你跟我玩”。
小木说,那一刻她很羞愧。孩子上幼儿园前,她顶着压力不加班,尽量陪伴。想着上了幼儿园就好了,开始卯足了劲在工作上。完全没有想过幼儿园的小朋友有新层次上的需求,也第一次意识到,教育真的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义务。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公司要外派她到别的国家发展业务,这几乎是每一个职业人在晋升过程中必经的阶段。那就意味着孩子要留给老人独自照顾。
“华为有很多爸爸外派,妈妈就辞职带着孩子全家外派了”。
“在我们家怎么可能呢!所以我决定阶段性的回归家庭,先把孩子带好。职场还可以再回去,孩子的成长错失了没法弥补”。
“为什么不找一份轻松的工作同时照顾孩子呢”?
“有吗?赶紧推荐给我!哈哈......老实说,我不是一个想要混日子的人,也不想一直纠结”。
每个全职妈妈身后,都有一个顾不上家的爸爸。谢丽尔·桑德伯格能够坚定的“向前一步”,是因为有一个愿意向后一步的老公。不管谁选择向后一步,这都是一个家庭的选择。
C
燕子是个优雅睿智的姑娘,举手投足,怎么看都跟传统观念里蓬头垢面的全职妈妈不搭杠。
我选择全职妈妈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太爱孩子了,连续生了两个。我就觉得除了我没有人能更好的照顾他们。
第二、对之前的工作有种无力感,天花板总也捅不破,看不到前景,快没有心劲了。而心里藏着的对艺术的火苗开始燃烧。
所以,生了老大我就辞职了。想跟着孩子重新成长一次,从小闷头跟着大部队往前走的人,也换个角度看下这个世界,看看会不会有所突破。
最初的时候,我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这是一种逃避,逃避现实,用孩子麻痹自己。我被这种想法吓了一大跳。我从来都是生活的斗士,难道因为孩子要缩到一个安全的小角落,后半辈子都让人呵护吗?
我就有意识的挑战自己。把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画画、朋友聚会、看书、写文、去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以此来证明我没有虚度光阴。刻意为之,结果成了负担。最后发现,还是孩子的一颦一笑最能给我快乐。现在我最大的乐趣是给孩子们做好吃的,还有倒腾家里,把每个角落都搞得舒舒服服......
还有时间呢,就继续我从小钟爱的画画,然后看书,有种享受其中的感觉。
说到这,燕子笑了起来,弯弯的眉毛也跟着跳跃。
母性,也许是女性身上最美丽的光辉。而成为妈妈,让这股光辉有机会闪耀。
咳咳,回到正题:谁说高学历当全职妈妈不是一种浪费呢?
越往上,学科越是细分,所学东西越是脱离实际生活,付出的代价就更大。想想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没有书海泛舟,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异域远游,甚至跨年夜,皑皑白雪里,烟花四起,也还是窝在冰冷的宿舍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继而是麦克斯韦方程,还有拉普拉斯变换。然后,花了一年时间,翻阅上百篇英文文献,编出一本“分形天线”,恐怕这辈子对人类也不会产生价值的硕士论文。现在,就这么洗手不干了。浪费的不是知识技能,是青春啊!
而同时,作为女孩子,我们能够接受这样高等的教育,当年也是何等的荣耀。一路学霸过来,是父母心中的骄傲,恨不得我们也能够成为国家的女主席呢。然后你就这样选择回归家庭,这个在中国人眼里最不值一提的角色。父辈的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样,几十年的骄傲呀。当年只准生一个,生了个学习好的女儿,心里多少抵过了没有儿子的负罪。看,咱女儿学习好,学历高,收入高,比那些游手好闲的男孩子好多了。可是这一角色,彻底打入谷底。在传统的观念里,还有比做全职妈妈更低贱的角色吗?你又把自己打回到解放前了!
所以说,不管父母亲友怎么看待,这个社会怎么评价全职妈妈的角色,都不为过,人有自己的局限,社会也有。
但是,今天,已经进入了自由选择的时代。我们,也因为曾经所学,拥有了开阔的视野,掌握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给了我们选择的能力和权力。只要自己心甘情愿,乐在其中,关别人屁事。
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可是,我接触的大部分高学历的全职妈妈,都有心结,快乐不起来。与其说这是外界负面反馈的影射,不如说是自己的心理暗示。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把心结打开:
一、对于教育本质的偏见。
至少2000年前读大学的人,对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说白了,就是谋生。从这点出发,你接受了好的教育,有赚钱的能力却不去赚钱,必定得心有千千结了。
随着文明的进步,教育的本质也越来越接近真实。那么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梁启超说:是为了学做人。
知乎上有一个我非常认同的回答:启智。让一个人思想获得自由。
回到本质上,我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学历介怀了。高学历只是意味着我们向着自由,向着更好为人多走了几步(虽然现在的教育有些背道而驰)。
二、由外而内的建立起的自信心。
生于80年代的人,价值观还是外界灌输的,不具备脱离集体意识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的自信心建立在外界的正向认可的反馈上,不是由内而外的。
所以,脱离了社会主流认可,就会陷入恐慌。
一方面,需要全职妈妈们主动进行自我探索,强大自己的内心。
另一方面,需要从社会层面解决。比如纳税制度,按照家庭总收入来计;比如社保,以家庭为单位,夫妻共享。这样就是社会对全职妈妈的一种价值或者身份的认可。
路途太遥远,还是自己先上一份保险买个安全感。
三、传统观念对于家庭价值的认可。
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对于家庭价值的认可度不高。我们羞于把幸福以及舒适称为美德,长期歧视享受。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国家人民多灾多难,似乎只有艰苦奋斗,甚至牺牲才是美德。
多少务工人员,常年只身在外,只要挣到钱回家盖新房子,就是公认的美德,完全无视其间的压抑委屈。多少家庭,为了挣到更多的钱,可以忍受长期的家庭两地甚至三地分居。
但是,对于一个女性回归家庭,让厅堂舒爽,家庭和睦,就成了大逆不道。
现在讲“和谐中国”,家庭和谐了,国家也就和谐了。
生活中的问题从来没有固定答案,解法千千万万。选择了全职妈妈,一定是有所期待,至少是当前状态下的优选项了。那就没心没肺的享受起来吧!这是多好的时代啊,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亦可在职场和家庭间,进可攻退可守。这本身就是一种宽容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