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这么火,是因为它戳了几个情绪的马蜂窝

最近又被新一轮《爸爸去哪儿》刷了屏。无论是Jasper、嗯哼、Neinei和Max、小泡芙还有专为实习奶爸邓伦参与的“女儿”小山竹,又一次成为了话题的焦点。

《爸爸去哪儿》这么火,是因为它戳了几个情绪的马蜂窝_第1张图片

陈小春的“山鸡哥”形象与Jasper的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小的嗯哼对泡芙喜欢的小心思;吴尊给Neinei和Max宽松的成长环境以及邓伦和小山竹临时搭档却被暖化的临时父女情都让这季的《爸爸去哪儿》话题感满满。

闲暇时,偶尔想想,为什么《爸爸去哪儿》能这么火,明明是明星亲子,怎么就一下火成了全民参与了呢?国庆小长假,不妨戏谑地总结一下原因,也算是为这个带俩娃医院度假,专题休闲治疗肺炎生活增加点尿点。

丧偶式育儿“哀其不争”之痛

讨论起中国婚姻,总绕不过一个话题:”中国女人四不幸: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全民守着电视看《爸爸去哪儿》时,一定会引发如此痛快地呼声:

”就应该有这样的节目,也让他(娃爹)看看,学学怎么当爹!“

”可是能让这些当爹的体验一下,平时我们的不容易了!“

哪天要是他能带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也解放一下。

《爸爸去哪儿》这么火,是因为它戳了几个情绪的马蜂窝_第2张图片

男人压力“怒其不幸”之痛

当爸爸的有可能会小声嘀咕,只说让参与育儿,但谁又能体会普通家庭男人承受之重?

你看看,就算是明星,从节目来看,能自己带孩子的?大部分都是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在外赚钱养家。明星都如此,更何况普通人呢?

◆ 吃喝拉撒需要钱。

◆ 房子车子需要钱。

◆ 孩子的教育更是需要钱。

《爸爸去哪儿》这么火,是因为它戳了几个情绪的马蜂窝_第3张图片

陪伴不难,快乐其实真的不等于有钱

我常常回忆起童年的快乐,那时想要吃肉,只有过年,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

我这家里的老三经常都是“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待遇。

可是那会儿却总有很多幸福的记忆,关于一块糖,一次坐自行车的远行,一个故事,一辆爸爸亲手做的手工小汽车……

亲子教育专家说,每天全身心15分钟的陪伴,就足以让孩子感受到爱的陪伴。

你每天有多长时间刷手机?

用多长时间做一些没什么营养的社交活动?

有多少时间追剧追的不亦乐乎?

这些时间加起来是多少个15分钟呢?

为了孩子,你甘愿对“丧偶式育儿”只是“哀其不幸”吗?

◆ 或许一周提议一次全家的外出,哪怕是家门口的公园都好。

◆ 或许,对父亲笨拙的参与采取“假装没看见”式的容忍,给他亲子试炼、磨合和学习的机会。

◆ 更或许,孩子父亲真的因为两地分隔无法真正陪伴时,每天给孩子讲讲关于父爱的故事,温馨的话语。

爸爸去哪儿了?或许我们放下争论,更多地去看到如何让育儿中找到爸爸来的更像成熟中的父母吧。

我是8岁男孩和1岁女孩的妈妈,曾经的教书匠。在这里我会记录下我的育儿心得、亲子共读经验、和成长思考与各位分享。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留言,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文/晨光微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爸爸去哪儿》这么火,是因为它戳了几个情绪的马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