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正确阅读科技文献姿势

前言:

因为有阅读文献的需求,我也经常看一些能提高文献阅读效率的书籍和文章,其中有一本书叫做会读才会写,该书从阅读文献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开始梳理为什么写作者难以将自己的想法组织成论文、不能写出创新的观点。

可能原因 :

  • 写作者在阅读技巧、阅读推进和阅读管理方面的缺陷,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动机不足的结果。
  • 文献的阅读量不够

如果没能充分阅读已有文献,那么我们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出的观点或学术主张就可能沦为自说自话。

如果对前人的研究工作了解不足,在组织自己的思路时必然会犯坐井观天或夜郎自大式的错误。会在不经意间忽视前人的研究工作;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察觉其他学者很久以前就曾有过的类似观点。

在期刊文献的这几个组成部分中,文献综述对于学术作品的结构和文本组织有着最重要的生态影响;所占的篇幅也最大。这也是写好文献综述的重要性之所在。而为了写好文献综述,必须阅读其他学者的著作。写不好文献综述,不是因为没有拟提纲,是因为没有深入阅读相关文献,所以不能为自己的提纲找到一个一以贯之的观点。不充分阅读就写论文就跟不记单词就说外语一样不靠谱。

文献的阅读量没问题,但是即使通读了他人的现有文献,仍然没有涌现出新观点

文献阅读中常见的误区:

  • 没有学会批判性地阅读他人的论文。

也就是说,我们只是一次又一次给出了目的地,却没有提供路线图。

  • 将批评与看法混为一谈,以看法为基础来展开批评

批评也不是看法。它是对作品的评估——而这种评估是以该学科内部的规范性判断标准为基础的。

  • 把研究论文和读书报告混为一谈,根据篇幅而非结构、形式或者逻辑来界定研究论文。

能借被引述的作者之口来解释一个概念,但不一定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一概念。

没能进行简明扼要的概述:”复杂的课题需要言简意赎的概述——没有这样的概述,你的创新点就会淹没在浩如烟海的现有研究中。

  • 不经对现有文献的充分批评(批评点,poc , point of critique),就直接从现有文献综述这一环节跳到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部分,所以他们的论文显得理论基础不足,其价值也就被质疑。
  • 过度引用
  • 洗衣店接衣单式写文章

在文献综述中仅仅重复其他人的研究。我们可以把这种做法称为制作"洗衣店接衣单"。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文献综述的目的只是让读者信服, 作为作者的"我"了解他人做过的工作。出于这种误解,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文献综述搞得像洗衣店的接衣单一样。

堆砌一些前人研究中的事实,并将其按照作者和年份排列,读起来啰嗦而冗长,而且在期刊论文中会占用太多篇幅。

这些误区所产生的后果:

  • 文献综述就会失之于简单,无法提供逻辑严谨的文献批评和前瞻性的研究定位,从而使我们的论文缺乏研究意义这一关键要素。 而根本原因在于 :
    1. 阅读技巧的缺乏与信息管理能力的不足。没能找到一种方法来组织从文献中收集的信息
    2. 知道文献需要进行批判性的阅读,但是不知道什么样的阅读才算是"批判性的”阅读。

问题该怎么解决?

要写出一篇专业水准的学术论文,你必须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并且将这些批判转换为证明自己论文必要性的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然后你就可以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将其写入论文。

  • 我们必须按照某种逻辑联系来组织现有文献。
  • 得把罗列作者的细目清单用某种方法体系加以归类
  • 必须根据主题和原理对前人文献加以概述
  • 有对前人文献的主题脉络方面的批评,借以找出知识基础上的空白,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如何正确的阅读文献

解决这个有关写作并且先于写作的组织管理问题——怎样阅读才能促进新观点的形成和完善,以免在写概述时腹中无物;而同样重要的是,该怎样管理"浩如烟海的已有研究"中蕴含的信息?

阅读文献和写作应有的态度

  • 我们得设定日程表,“打卡上班“,然后遵从耐克广告的建议一说干就干。这样,我们就把写作活动转变为例行公事,写作中的自我规约也就成为工作中的应守之责。

  • 阅读就是一项工作,而工作就得拿出工作的样子来。这就意味着学术文本的对待方法应该有别于消遣文本。如果在态度上和实践中都把阅读当成一种工作形式,我们在阅读时就可以将个人偏好和趣味置诸脑后了。

  • 如果我们能够像一般人对待自己的工作那样对待阅读和写作,那么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写作的心理障碍,也就不言而喻了。

  • 从事一项活动,行动者和行动之间并不需要任何中介,也不需要被过滤、被表现。也就是说,对一项活动执行过程的描述和这项活动的执行本身不是一个层面的事物,它们之间有一种距离:一种是无需中介的做某件事的行动(执行),而另一种是分析性的、 经由中介的对怎么做这一过程的描述(叙述)。

  •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你是写不出文章来的,首先要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你才能把它传达给科学世界。

  • 学术界的专业人士干的事情是改进轮子,而不是发明轮子。 一项研究也好,一篇硕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也好,都不需要有多不得了的原创性——它的原创程度足以赢得论文评审委员会成员的赞成票就行了。 提交给一份期刊供其考虑发表的文章不一定非得带来研究范式的转换——它的原创程度足以赢得论文评议者的赞成票就行了。

期刊论文的行文特点

  • 研究论文是要解决已有文献和目前发现间的早已存在的冲突
  • 文献中总会有各种空白和缺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作者们才会在论文中讨论自己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文章提出建议。
  • 赋予一项研究以必要性与合理性的理论依据(RAT,rationale)在文中的位置也有一定讲究,绝非毫无铺垫的。不管是在推理路径还是在论证路径方面,一项研究都应做到逻辑清晰、顺序合理,给人水到渠成之感。这种逻辑“结构”的展开时在文献综述部分,但它的影子在摘要部分中就已若隐若现了。

阅读过程中应进行批判性的考察

  • 随时记录阅读体会,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产生关于该主题的重大见解。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会恰当地阅读文献以激发出这些敏锐的洞见。
  • 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那些在文献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模式和研究空白,否则本应涌现的批判性观点就会在漫无目的的阅读中不知所踪。
  • 对每个研究进行严肃的描述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和精力,即便是仅仅拿出一份粗略的概要,都必须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文献进行加工处理
  • 未来论文的组件已经隐含在当前的文章中。作者们大可不必煞费苦心地想出一些“新点子”,因为它们就在你所读的文章里。未来的作者只需知道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发现它们。
  • 学术写作中最费时的部分之一就是通读关于某一主题的海量文献。雪上加霜的一个事实是,学生作者不仅必须对知识现状进行总结,还必须设法对其进行批评,找到其缺陷并加以改进,以便确立使自己拟议中的研究名正言顺的研究依据。
  • 除了留意在文章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之外,寻找划分观点的语法标识是使阅读系统化的另一种方法,可以使读者预知批评的出现。
  • 学者们询问并试图回答的研究问题也并非凭空而来,它们脱胎于或发端于文献本身。
  • 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借以凸显当前某一知识空白的现有文献批评, 证明拟议中的研究的必要性的理论依据。

对任务设定边界

不管只是在写作中还是在整个生活中,我最难以容忍的摸不着头脑的情况之一,就是没人告诉你任何边界和限制。可惜,生活中大多数事情是不能像这样模凌两可的,自由(以及学术写作)这一概念也不例外。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正确阅读科技文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