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自愿和她做朋友的吗?”

“你是自愿和她做朋友的吗?”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文|Miss 包包

最近,我很烦恼。

看着日历一页页的翻过,意识到又有三个同事要过生日了,内心的焦躁就开始蠢蠢欲动。

自从三年前和另一个姑娘A一道调入此部门,她就擅自将办公室一系列的哥哥姐姐从同事强行升级为了朋友,周周约饭约歌。同事们似乎对此类升华也并不排斥,人人赴约。

作为初来乍到的小透明,我也只好随波逐流,强颜欢笑陪着胡吃海喝。

三年过去了,周约制度解体了,可是生日制度却根深蒂固了下来,俨然成为检验友情的第一准绳。

“Z姐要过生日了,她之前说想买一瓶香水”,“T哥要过生日了,他之前在淘宝上找运动手环呢”。。。

好好好,买买买,送送送。。。

找老公诉苦,他问我,你是自愿和他们做朋友的吗?

蔡康永在《奇葩说》中谈到:人和人的关系,如果超越了那个分寸,就叫添麻烦。

一段不自愿的友情,不仅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也是在给对方添麻烦。

之前准备考在职研究生,我这个“不自愿”的小圈子就变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方非常支持,并且很积极的给我提供参考意见,另一方就开始冷言冷语,批判我深造这件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时有过彷徨、有过心伤,所幸最后选择义无反顾。

但这也让我明白了,其实有些友谊并非出自真心,有些真心的建议也并非出自善意。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并非自愿的结合。

颇羡慕《七月与安生》里的友情: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懂你,你懂我。可以相拥,可以分享,可以共鸣。我虽然不能和你再见,但我相信你就是我的影子。

“自愿”,是友情持久的必要前提。一段不自愿的友情,非但没有倾吐的欢愉,反而背负了防备的枷锁,两个人非但不能共同进步,反而互相羁绊。

朋友间处着那么累,何苦再强行捆绑。

友情这个话题,已经老生常谈多少载,诗经有云,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琴瑟在侧,莫不静好。

谁都想有个好友,闲时说些体己的私房话,忙时给你送点小温暖,遇到烦心事了,一起骂骂咧咧,碰到大减价了,一起花钱再一起吃土。

但往往真情难觅,挚友难寻。尤其现在快节奏的日子,人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在外头讨生活,人的心肠会一日硬似一日,人怎么对我,我怎么对人。要讨一颗真心未免过于奢侈。

生活没有那么多可选项,只能尽己所能,为己谋福。

有两条红线,万不可逾越。

保持你的自尊。

小说《我的前半生》里,面对离婚后絮絮叨叨抱怨不已的子君,唐晶“警告”她:每天只准诉苦十分钟,你不能沉湎在痛苦的海洋中,当作一种享受。

看,即使再好的闺蜜,面对一个不自尊不自爱的朋友,也难免心生不满。

在一段友情中保持自尊,既是自我保护也是对朋友的尊重。

没有人天生该做你的树洞,也没有人天生是你的出气筒。面对挫折,相较于做个祥林嫂,让朋友对你退避三舍,亦或是乱撒邪火,以朋友之名行泄愤之实,不如拎清思路,拟好方案,再请朋友帮忙做参谋,权衡利弊,做好抉择。

尊重自己,不至失态,尊重朋友,不至失礼。

保持你的清醒。

不要因为周围人都成为了朋友,为避免尴尬避免排挤而勉强交之。不要因为对方有你想依附的资源,为获得帮助获得益处而强迫交之。不要因为大家在一起吃了几顿饭,就误以为之而交。

面对一个和你臭味相投相见恨晚的小伙伴,果断将你们的感情升级为友谊吧。

面对一段连你自己都不看好的关系,保持风度的,三观分歧者赶紧断舍离。

当我们在工作生活里逐渐拉开距离,没有必要花大把时间维系已经不再重要的人际关系,着眼当下,对大家都好,毕竟精力都有限。

友谊本就是随心的,从小到大,密友变好友,好友变密友的情况本来就很多,没有必要为这些苦恼,只要保持你的清醒,于人于己,皆是欢喜。

结婚仪式上,司仪都会扮作神父状,问:无论将来是富有还是贫穷、身体健康或不适,你都愿意和她永远在一起吗?

同样的,面对可能升级为你的朋友的校园伙伴、单位同事,也请郑重地问问自己:无论将来这段友情是欢喜还是忧愁,是顺遂还是坎坷,你都愿意和他分享、与他共担,既珍之爱之,也坦然处之么?

自愿的友情才能长久,才最珍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自愿和她做朋友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