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身体是灵魂的真正居所;锻炼身体,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最近坚持锻炼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感觉回报还是比较明显的。除了身体形态本身的变化之外,最重要的也是感受到了体育锻炼对脑力劳动者精神方面的良好回馈;最基本的感觉是不那么容易疲惫了,精神状态也更加饱满了。
做健身锻炼,是因为逐渐意识到,要给自己的灵魂有一个好的居所。这个居所并不是豪华的大别墅,而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人再怎么有钱奢侈,晚上也只能睡在一张床上;而且豪华的房子和家具也无法在外出时随身携带。身体才是我们形影不离,永伴左右的真正居所。所以我觉得,有个良好的身体比豪华的房子更重要。另外,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是我们通过正确和坚持不懈的训练就一定可以改善和做到的,基本不太会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我自己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无论是何种性别、年龄、职业、出身的朋友,通过坚持锻炼都让自己的身体状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此,在体育锻炼上,只要持之以恒,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II. 强大的脑力,是人类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前面说到了,良好的身体状态是为了给自己的灵魂提供一个舒适的居所,让你的生活中减少或远离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带来的困扰。但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并不是因为身体比老虎、狮子、大象或大猩猩强壮,而是因为人有更为强大的脑力。因此,有了较好的健康保障之后,还是要把重点放在脑力的锻炼上来。
脑力和体力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相似之处比如通过正确的训练都可以变得更加强大,但长时间无休止的训练都会起到反作用;坚持训练都是最重要的核心原则等。但体力的训练毕竟还是有很多局限:如在各种体育赛事中都有人类体能无法突破的极限;不同人种即便在相同的训练条件之下对不同的体育项目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此外,抛开那些以一当十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夸张说法,一个人即便再强壮,也很难与十个以上人的体力抗衡。相对于体力而言,脑力就远远突破了这种限制:首先,就目前的观察而言,脑力本身并不像体力那样受人种的限制和区分,而是全人类可以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竞技的。其次,脑力锻炼后可以达到的效果也完全跨越了体力固有的限制;脑力发达的人完全可能做到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至少我自己认为在脑力方面肯定有比我强十倍或百倍的人;但体力上比我强十倍的人我目前还没发现,强百倍那除了X战警或美国队长之外基本是不可能了)。
III. 脑力训练如何事半功倍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既然脑力可以如此强大且不太受局限,那对脑力的训练方法就会有更高的要求。如前面所述,体育锻炼只要持之以恒,一般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脑力训练如果不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方法,很有可能持之以恒十年之后,发现自己还在原地附近踏步。之前微信上流传的工作了十年的员工要求老总涨薪,老总说你并不是有十年经验,而只是把一年的经验连续用了十年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而且看看周围的故事或分析一下自己的故事,就会发现经历了工作初期经验积累之后,仍然努力但开始原地徘徊的有大把人在。怎么样鉴别自己是不是开始原地踏步或走上事倍功半道路呢?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你不是感觉到“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如果有这个感觉,那么恭喜你,你中奖了。
虽然这次中的并不是什么好奖,但亡羊补牢总比坐以待毙的好,其实为时也不晚。日本作家安宅和人的《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也许对我们跳出固有思维限制去锻炼自己的脑力会有所裨益。这本书只有短短的一百多页,却是作者结合自己东京大学生化系和耶鲁大学脑神经学科的理论研究以及多年麦肯锡实践工作经验之后的浓缩之笔。封面上的那句“思考,不要用蛮力!工作,不只靠体力!从议题出发,创造有价值的工作”也是作者本书中心思想的总结。
作者认为,“有价值的工作”是由两条轴构成的。第一条轴是“议题度”,我理解也就是工作课题的方向及其与社会需要的契合度;第二条轴是“解答质”,我理解就是对工作课题的钻研程度。根据这两条轴,可以把工作划分成四个象限:最低的象限是左下角的议题度和解答质都很低的象限,即工作课题与社会契合度很低,而且研究程度很浅的象限;在这个象限的工作基本是本身没有太大意义而且需要低效耗费时间的,但这也是所有工作开始的基础象限。最右上角的象限是最高级的象限,即工作课题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很高,同时又对此课题有深入钻研的象限。这是所有人都想要达到的理想象限。
但是,从左下角通往右上角理想象限有两条路:一条是“借着劳力、蛮力往上,沿左边走以达到右上方”的败者之路。走上这条路“无论多么努力拼命地挤出答案,终究也不能提高其价值,只算是白忙而已。”也就是说,“不经思考就闷着头,至少肯定不可能到达‘议题度’和‘解答质’都很高的境界。”这也是很多人拼搏多年后,感悟“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的原因所在。
想要摆脱“明明时常加班甚至连假日都上班,却被周围人认为:‘交出这种程度的成果,应该用正常的上班时间就够了吧?'”以及“工作到极限为止”、“以劳动时间取胜”的种种状态,就需要先对横轴的“议题度”进行钻研确定,之后再提升工作本身的精深度。即“采取与‘败者之路’相反的沿右边走的解决方式:一开始就锁定商业与研究活动的对象是特别有意义的内容。”在确定议题时“千万不能被‘解答难易度’或‘处理难易度’这些因素所左右。”当然,寻找到特别有意义的高“议题度”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助导师或行业内真正有经验的人的指点,缩小议题范围;另一方面是将探索议题的工作按照“迅速绕完,并重复多次”的方式进行,逐渐探究出更有意义的议题,并进行精深钻研。
之前也看到过很多本关于思维训练的书籍,但翻开这本书籍,里面简洁实用的思维方式还是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前所述,我认为脑力训练是一个比体力训练更为复杂的过程,但训练得当且持之以恒会达到体力训练所不能企及的境界。《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简洁实用,其所述的方法也许是一个值得学习和尝试的脑力训练教程。希望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脑力训练方式,让自己摆脱“瞎忙”和“白忙”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