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学习法训练营# 第五课-薛定谔的挂科、心理学怪谈

I:有人做了一组实验,当在不确定的因素下面人们的选择会截然不同,然而在事情很确定的情况下,有好坏不同的情况,然而结果却惊人的相同,这个结果与不确性时的结果是相反的,也不是绝对,是多数情况如此。第二个是实例,不是想象,但是结果与第一个实验不谋而合。简言之:当存在不确定因素时,我们做任何决定将变得异常困难。

A1:我也有过类似经历。当我前几个月在学驾照时就心安定不下来学英语,总觉得有一件事情掉着,工作也没心思做,因为要练车,要考试,需要请假,跟直接领导还擦出了小火花。那段时间很是不顺,心情也不稳定,总想着赶紧把这个事情结束。因为这个教练是同事介绍的,她用了些非常手段一个月就拿到驾照,致使我也想那样,但是我们俩的实际情况有很大不同,根本不适于我,但是我一度陷入其中,还好有家人在身边分析,才度过煎熬的精神球笼。简而言之,我当时就是因为考试这件事情没有划伤句号,忐忑不安,分心,无法完成其他事情,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本职和业余都没干好,就更不要说第三个选择了。

前:这件事对我重要吗?

很重要,因为我经常会遇到类似情况,而且已经遇到过很多次,每次的心里历程类似,像过电影般重复,但是又不知何因,对于解决它更是无能为力,所以这次居然碰上了,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因: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个是我读过的一个日本研究大脑的科学家写的一本书《大脑的合理原因》,名字不一定对,记不清了。它讲人在处理事务是只能一次处理一件事情,如果我在写作,大脑会调出脑内储存的、暗存的、潜意识的等等所有储备供完成写作,脑各个脑纤维像电路一样输送到主要,再进行加工。形象的说就像变形金刚变身时一样,要一定过程,要结合所有。如果中间被另一件事情打搅,所有的结合的过程会中断,变形到一半的变形金刚只能解体,待到下次作者再想写作时重新搜索,组合、加工至完成,所有的动作都需要重新来一遍。所以说一个人一个脑只能同时有精力做一件事情。但是会有人反驳,我经常一心二用啊,一心三用啊,结果呢?这些两三个事肯定没有一个做得好的,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同时进行。所以最后作者要道出的是只有将大脑思索锻炼成不假思索、条件反射的思考,更有力大脑发展。就像人们可以一边穿衣一边说话,其实我们做的虽是两件事,但是说话才是事情,穿衣已经被大脑锻炼条件反射了,也就是不需要经过脑子。

所以我的结论是:当有件不确认结果的事情时(这件事自然没有形成肌肉反应),分两种情况:1、不会选择去做第二件事情。2、对于参考结果的决定很纠结。

后:如果我去思考这种心理学,去了解它,会有什么好处?

以后再遇到类似事情,腰杆子就硬了,可以自我提问自我解决问题,走出怪诞心理学,驾驭它。

果:如果我不去想、不解决有什么后果呢?

会经常重遇挫折,不管时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它会变成一道坎,跨步去,这不利于我的自我提高和成长。

适:这种心理学有没有什么反例呢?

普通人好像不常见,但是最强大脑里还像有类似的奇事。但是我更愿相信挑战者之所以能不被打搅同时做两件事,肯定是其中一件一件被他练成肌肉效应了。

用:这个小片段怎么没法沿用,它只是阐明了一个心理作用。文章中也没有提及怎么控制它,怎么避免它。

边:很多类似事件,正如文章中的两个例子。

界:这篇心理学跟别的类似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例如文章中的两个例子是从两个方面去阐述的。

第一个例子是告诉我们习惯性不会选择同时做两件事。第二个例子是把不确定性作为结果去衡量可否做另外一件事情,决定会很纠结。

A2:等待第六节课解开怪诞心理学,也是解开自己的一个困扰。写到这里实在写不下去了,感觉以上我所写都是前四章内容,第五章是如果把不同的只是搭建组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似乎没有了思路,走入死胡同。重新翻看第五章也没有找到答案。这周解开答案,不光是本文提及的心理学还有怎么通过这篇文章搭建知识框架。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来解决我想学拆书学习法、想学好英语听说读写、想尽快完成本科线上考试、想工作更有效率做得更好(有很多事情还没有,既紧急又重要)、想升职,欲望太多,想法太丰满。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学习法训练营# 第五课-薛定谔的挂科、心理学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