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实验课

     回顾这一学期,我最满意的还是一节实验课。《认识显微镜》是学习细胞结构的基础,是认识微观世界的开端,学会使用显微镜是初中生的必备技能,也是中招考试的考察重点。

    本节课我用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在教室,学生阅读课本预习自学,观看我做的微课助学,完成题目进行预习成果测学。要达到的目标是:1、能说出一台光学显微镜的十三个结构,2、能准确写出各结构名称,3、能口述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步骤。虽然说是纯理论学习,但能达到3个目标很不容易。一台仪器,名称对应功能,操作前要看操作说明,保证使用安全,降低风险系数,显微镜就是如此。为了在短短40分钟完成目标,我主要使用小组合作,结对子检查记忆,推荐使用口诀的方法。目(镜)对眼物(镜)对料,手握螺旋调高低,放大倍数靠转换,黑白亮度看反光(镜)。

   第二课时安排在实验室。提前布置实验台,4或5名学生共用一台显微镜,小组长负责安排组员轮流操作。每组组长要首先接受我的考核检查,操作给我看,通关后可获得权利考核组员,如不能通关,副组长接受考核,若两人均不能通关,组员自荐接受我考核,通过者可负责本组一周实验课事宜,全组考核均不过者要补习第一课时理论学习。

      同学们在实验室均有目标要实现,而且这是他们初中阶段首次使用科学工具,新鲜感和满满的求知欲让每个学生都表现的很优异。组长拿着笔依次点着显微镜的各结构去问组员名称,一个个考核。接着,每位同学练习显微镜取放、对光、整理归位。仍然由组长先考核,接着看组员的操作。全部通过后,练习显微镜的调焦,每组发一个永久装片"字母e",要求能找到清晰的物像,分别画出装片上字母和物像字母,比对后得出结论:显微镜成像是倒像。转动转换器,变换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观察物像字母的大小变化、视野明暗程度和镜头离装片的距离,得出结论:用“物镜10×”放大倍数小,视野较亮,镜头离装片较远;用“物镜40×”放大倍数大,视野较暗,镜头离装片较近。我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自己得出的结论标注在课本上,并再次通读揣摩原话,加深理解,同化知识。操作完毕,要求规范整理器材,我检查整理情况,通过一个组离开一个组。

     第三课时仍然安排在实验室。用于回顾显微镜的操作,并适当增大难度,发放生物材料——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永久装片,要求找到清晰的物像,呈上启下,为后面制作洋葱的临时装片做铺垫。学生一听说可以看生物材料更加兴奋了,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对做的又快又好的小组还有奖励——更多的生物材料永久装片的观察权,比如神经细胞永久装片,肌肉细胞装片,人血涂片,迎春叶的横切片………每个小组都是干劲十足,很快从组长到组员操作了一遍,一人操作剩余的同学帮他看着,监督打分。准备好的组长可以举手示意让我考核,很快,12个组长均顺利通过,操作规范、物像清晰、整理有序,达标!第一个考核通过的小组组长拿着洋葱的装片换走了神经细胞的装片,让其他组羡慕的不得了,在他们调出神经细胞的物像后更是引来很多粉丝要去观察,小组之间比拼的动力非常大,学习目标很快就实现了,而且每组都如愿看到了多种装片。按照老规矩,将看到的洋葱细胞画出来(这是后面内容,此时要求学生做是因为教育时机很好,记录观察到的,是一个实验员的基本素质)。

     这节课虽然花费三个课时,远超过教辅资料的一课时,但是学生的基础打的很牢固。操作显微镜时,我说名称学生立刻把手放到对应的位置上,给个装片可以调出清晰的像,并渐渐习惯两只眼睛同时睁开一只看目镜一只绘图了(这个技能必须通过多次练习去掌握,没有足够多的使用显微镜,眼睛不可能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节课让后面的课轻松达到目标,真是先苦后甜。抓住教育时机,适当打乱教材顺序,成功帮助学生使用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钥匙。

     这学期没有得到学生最大程度的喜欢让我认真想了想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能力,下学期要在上课和关爱学生上多多花心思,期待以后回顾比较满意的一节课时我脑海中的答案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节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