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守望的思考——《麦田守望者》读后感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麦田守望者”这个词语,那时候还不知道它是一本书的名字,后来知道了这本书,没看之前觉得它一定和麦田有关,和老农有关,看了之后才知自己原来的想法多么可笑,这竟然是一本关于青春和少年、关于困惑和迷茫、关于叛逆与抗争、关于现实和理想的具有深刻含义的经典小说。

    对于经典,自然已有很多的学者专家对此书做了解读和诠释,那么,作为普通的读者,我们的着力点应放在哪里?我们的最大感悟又是什么呢?看到书名,我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一个词“守望”,经查资料得知,“守望”一次最早出现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后又有“看守瞭望”之意,如宋苏轼《策断》之二五:“其居处以逐水草为常,故无城郭邑居聚落守望之勤。”昆曲《十五贯·访鼠》:“我在这里守望,你到船上禀报老爷,再做道理。”亦有“等待盼望”之意,如王闿运 《哀江南赋》:“获妇姑之麦,劳疆埸之臣。禾桑坐槁,守望非真。流亡饥馑,歼我农人。”《娘子关前》中“山西的荒野山间,常常有牧羊人,拿着铁铲,守望一群绵羊和山羊。”等。

    读文既要读懂文中的人物,又要读到写文的作者,当然还要读出作为读者的我们的真实感受。于是,脑海里就有了这样三个问题:“主人公霍尔顿想要守望的是什么呢?作者塞林格想通过作品和人物表达什么样的守望愿景呢?我们作为教育者又该守望什么呢?”通过读作品和查阅资料,我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守望青春——主人公霍尔顿

    正因为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善良和纯真,所以霍尔顿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要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孩子们尽情玩耍,接近悬崖边缘的时候,努力拉住他们,使他们不会掉落下去。孩子与麦田其实代表的就是青春中纯与真,自由与美好,守望麦田与孩子其实就是守望青春!

    作品的结尾是霍尔顿生了场大病进了医院,至于后来怎样,我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青春的霍尔顿已在我们的心中定格,他一直在麦田里守望着青春!

    “我是谁?写书就是写自己。”《麦田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如是说。1953年,塞林格亲口对来访的高中生说,在一定程度上,《麦田的守望者》就是自己的自传:“我的少年时代和书中的那个少年非常相似……我把这些经历一股脑儿说了出来,心里就像是卸下了一个大包袱。”

    在二战之后,美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破坏,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在这样的压力以及环境影响下,人们的恐惧感与日俱增,就连美国的青少年也难以逃脱战争的魔爪,变成了一批“垮下去的人”,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完全垮下去,而是扛起光复美国的重任,对这个虚伪外表下的美国社会进行训斥。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一书出版后,就立即引起了众多美国青少年的喜爱,塞林格也一直被当作是美国战后的代言人。

    正如作者所言,书中有他的影子,在作品中,作者利用巧妙的象征性手法勾勒出一片麦田和一座陡峭的悬崖,隐含着霍尔顿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可以保护其他孩子坠入悬崖的麦田守望者,具有极为深刻的含义。在小说中,塞林格别出心裁地将电话、红色猎人帽以及鱼和鸭子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并深入剖析了小说中主人公霍尔顿从厌恶虚伪逐渐向追求纯真的心理过渡,从而深刻揭示了在二战之后,美国少年孤独、彷徨的内心。在小说中,悬崖也被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悬崖的一头是孩子生存的善良的世界,在悬崖的另一头是霍尔顿生存的成人世界,处处都充满了恐怖。在主人公的内心,非常害怕那些孩子掉落悬崖,并希望可以做他们的守护者,保护他们免于受到成人世界的影响。在《麦田的守望者》中,种种象征的意象就如同具有了生命一般,雀跃在人们的眼前,挥之不去。它们就像是一面镜子,反射出隐藏在镜子背后的那些看不见的人、事和物,并将一个处于成人和孩子之间的、纯洁却又颓废,一方面向往自由,一方面追求真理的青少年形象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想要借这本书,借文中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一种理想和人生追求,《麦田守望者》就是作者塞林格守望理想的象征。

    作为一个教育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虽然有些看不惯霍尔顿的满口脏话,叛逆行为,但总会对某些情节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我们能看到身边孩子们的影子。在我们的教育环境里,也会有那么一部分学生调皮捣蛋、违纪造反,和学校作对,和老师瞪眼,似乎与我们的成人世界格格不入,但那是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看的,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呢?敢于说真话、敢于反抗,恐怕他们才是真实的生活吧。而我们早已被现实磨平了棱角,说话做事总会瞻前顾后,犹豫再三,最终也未必能面对真实的自己。这样一对照,会发现身边那些叛逆的孩子们真的和霍尔顿一样,其实也有着纯真的梦想和善良的心灵。只不过需要我们恰当的引领罢了。

    再仔细想想,霍尔顿的身上有没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呢!有时会看不惯身边的人或事,有时会对身边的环境感到厌恶甚至恐惧,有时也会偶尔产生逃离的念头,只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搁浅罢了。其实我们心中有个永远的霍尔顿,十六岁的霍尔顿,二十岁的霍尔顿,三十岁的霍尔顿,四十岁的霍尔顿……他一直和我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霍尔顿心目中的守望者应该是成年人,他认为只有成年人才能够担当守望者,但是没有一个成年人愿意或者能够担当守望者。那么,现在我们思考一下,虽然我们教师被誉为有爱心的无私奉献者,但我们真的有资格做孩子们的守望者吗?首先,我们能够真的读懂孩子的内心吗?不能读懂内心就无法及时发现并顺利地捉住向悬崖边奔跑的孩子,当然就无法胜任守望者的工作。其次,我们会宽容孩子的失误吗?孩子总会犯错误,怎样宽容他们是我们成年人的一个难题。怎样引导他们自己领悟到自己的失误,发现跌落悬崖的危险,才能真正使孩子认识悬崖的危险,并主动学会避开悬崖。再次,我们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吗?恐怕我们大多时候都会以“我们有经验,都是为你们好”等来搪塞和敷衍与孩子们的交流。

    愿我们都能坚守一方心灵的净土,守望我们心中的教育情怀,让孩子们的心中永远绽放出真善美之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守望的思考——《麦田守望者》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