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快乐!这是我昨晚写完,因为时间太迟没推送的文。记录昨天的两件小事及感悟。
1、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强
上午按照计划做完四月复盘之后,给自己买了张电影,去影院看《拆弹专家》,在这里不评论电影的好与坏,只说一个让我印象深刻并且为之流泪了的画面。
一个刚下班准备和父亲及长辈们去吃饭的警察小哥,也被困在隧道里,后来被剧中反派火爆团伙发现,让他绑着炸药出去了。16根线,要剪掉8根线,且每次都要剪对才算成功,其难度可想而知。
一开始看得很轻松,以为按照一贯的套路,一定会拆弹成功的。尤其当开始小哥强作镇定,那瞬间还觉得可笑。但,随后出乎意料的是,刘德华饰演的拆弹专家并没有成功拆弹。
炸弹被启动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多了。此时的小哥奔溃,忽然抱着刘德华求救。刘德华却只能抓住他的手,跟他说,你是警察,你有责任……于是,小哥眼噙泪花,大喊,“我是警察,我有责任,远离车群,远离人群,这样伤亡才会最少。”重复三次后,一声巨响,炸弹爆炸,小哥变成了碎片。
期间,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不来,如同电影里,旁边的警察、记者们都哭了。小哥从强作镇定到奔溃,到接受事实,为了责任站在原地爆炸。戏剧性的冲突在这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不谈论合理性,是否反英雄的脑洞太大。
只说那一刻的情感冲击,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大活人就在自己面前,却无能为力的无力感。
我们真的没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强,接触的套路太多,也总觉得英雄无所不能,可世事无常,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按照意愿所希望的那样。
2、人生是自己的修行
我平常很少给家里打电话,一年一般也只回两趟家--春节和清明。其实,是自己越来越懒得回家了,但总有些牵挂和治不愈的思乡症在某个节点前窜了出来,催促自己回去。于是,每次还是回去了。
如同打电话一般,其实在准备拨通电话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家长会说什么了。终究还是打了。
果不其然,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基本的问候后,还是一样的话题,“带个女朋友回家。”
而我也只能在电话这端傻笑,应和着。奔三的单身的我们,都一样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每次回家,每通电话,最后的话题都会是催婚。
其实,我也想能有一个情投意合的姑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哪有那么容易。
每次回去,听长辈们说起几个与我同龄,辈分却远小于我的族亲。儿时的玩伴都结婚了,二胎都会打酱油了时,一脸的羡慕。那一刻,我真觉得或许生活就该是这个样子,他们过得小确幸的生活。
当我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真的是享受在自己的生活里。BUT,我是真的一点都不向往那样的生活呀。
清明假期回家的第一天晚上,在会场外遇到了正在卖水果的小学同学,一个小我三个辈分的族亲。他已经有两个娃,一家四口过着小日子,是村里人以为的幸福模样。
期间,听到堂姐跟她聊天,我站在旁边是半句话也插不上。只听到堂姐说,他放下水果摊,去看看会场里正在上演的闽剧,就很满足。堂姐说这话时候,他的眼睛真的就笑成了一条缝。
你看,还生活在村里的人们多么容易满足呀。我们在城市里,看场制作精良的电影都要品头论足,说出各点不好。可是,一场槽点无数的民间闽剧表演,就是他们的盛宴。
不大的会场上下两层都挤满了人,四处跑动的是抱着过庙会心情的孩童。舞台下,认真看戏的人脸上挂着满足而开心的笑容,时而还随着舞台上剧情的发展而变化。
“这么快就结束了,演得挺好的…”演出结束,人们还意犹未尽。
同样是付费,且他们看或不看,都得按照家庭人数缴纳份子钱。他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美好的一面,而我们很多人却在不断抱怨中。
或许,简单生活的他们更懂何为知足常乐。
这些场景是美好的,回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也特喜欢每年的神节,游神、迎神…好不热闹,还可以放烟花,还有好吃的零食……
再次身处这样的场景中,一切还是原来的模样,变了的只是我自己,早已不习惯了村里人的聊天方式、生活方式,家长里短的事情,实在应对不来,三姑六婆的情理最难,除了陪着傻笑,以及迅速撤离现场,别无他法。
每次回家,待着的时间也不长,早早地就收拾行李离开了。“不能再呆了,再呆回去上班缓不过来。”不知道,你是否也能明白这句话。
在城市里,我们大部分人过着,每天上下班挤公交,两点一线,喝廉价的酒,吃无味的盒饭。买什么都要纠结一番的生活。而当回到家酒舒坦了:爸妈伺候着,每天睡到日晒三竿,熬夜通宵更是家常便饭。一些旧习惯从身体里破土而出,将你牢牢绑束。
人们常说,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只不过我们还要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当初自己为什么选择离开:为了成长?独立?进步?不再一成不变?或是其他……
总之,人生是我们自己的修行,是苦是甜都要自己掌握。
毕竟,选择的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