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必知道的粽子节冷知识,一起来Get√

许福德 撰稿

你未必知道的粽子节冷知识,一起来Get√_第1张图片

对于屈原我们大多数人可能知道的并不多,这源于历史学家们给我们记述的资料本来就少。现在所能见到的就是他的一些文章与司马迁在《史记》相关篇章中的记述。

屈原也叫屈平,是战国中期楚国的贵族。屈原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惊心动魄、纵横捭阖的时代,如果对战国中期的历史稍有些了解,就知道我所用的这几个词是所言不虚的。这是一个迷人又令人赞叹的时代,战国七雄的力量正发生着此消彼长的变化。

屈原出生(约前340年)的第二年,楚威王熊商即位,这是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君主,他的梦想是重振他的祖先楚庄王在春秋时的霸业与雄风。在楚威王七年,楚国灭掉了春秋五霸之一勾践所建立的曾经辉煌的越国,楚人感到无比的荣耀,从楚庄王以来三百年的时间里,这是楚国在开疆拓土中所取得的最大战果。

这时的楚国似乎可以说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当威王正雄心勃勃地想建立更大的功业时,似乎天不遂人愿,在位十一载的他就赍志而殁。

你未必知道的粽子节冷知识,一起来Get√_第2张图片

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是个奇葩的君主,每次读到《史记》有关怀王的轶事时,我都要怀疑一下,这个人的智商是不是有问题。

屈原的一生主要就是与怀王相伴始终的。他担任怀王左徒,左徒的职责可能类似于谏官,给君主提意见或出主意等。不过又与后世的谏官有所不同,在楚国担任左徒的人都是楚之贵族,甚至有可能由左徒得到更大的升迁。所以司马迁说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这时的屈原深得楚怀王的信任,怀王交给屈原一个重要任务——“造为宪令”,这四个字如果直译出来就是制定法令,但如果联系之前不久的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这个工作也许不是简单地修改或是制定一项法令那么简单,这很可能是一次变法活动,所以姜亮夫说:“怀王为人贪佞而非庸妄,其人颇有兴复楚国之志,则更张国宪以应政势,盖亦必有之图。”

如果这次变法成功,也许楚怀王和楚国的命运都会按另一个轨迹发展,但历史不容假设。正当屈原信心满满地从事着这个事关楚国命运的工作时,意外发生了,“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这个上官大夫是与屈原爵位相同的一个人,他非常嫉妒屈原,所以这次看到了屈原的草稿就想据为已有,但也有人认为这么理解可能有失偏颇,因为怀王已经把起草宪令的工作交给屈原了,也许上官大夫只是向屈原提出要参与此事,但屈原并没有同意。

但更深入地探究似乎应是这样,如果屈原真的要对楚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一次根本的变革,那么这次变革必然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上官大夫也许就是被触动利益的代表,他就是要破坏屈原的变法。

所以见屈原不与,他就去怀王那儿说屈原的坏话:“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夸耀)其(自己)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当怀王听到了上官大夫的谗言后,就“怒而疏屈平”。

屈原为怀王的听信谗言而痛苦万分,在极度忧愁之下,他写下了中国诗歌史上最长也是最优秀的一首抒情诗——《离骚》,“离骚”即遭受痛苦或忧愁的意思。司马迁给《离骚》以极高的评价:“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又说屈原的思想气节,“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被绌离开怀王后,一个对于怀王和楚国来说恶魔般的人来到了怀王身边,这个人就是秦国的张仪,他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破坏楚国与齐国的联盟。

你未必知道的粽子节冷知识,一起来Get√_第3张图片

秦国这时想要攻打齐国,担心与齐国结盟的楚国出兵帮助齐国,秦惠王为此很烦恼。于是秦惠王就假意免去了张仪的相位,让张仪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楚国,他见到楚怀王就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秦国最不喜欢的国家就是齐国,但是你们楚国却偏偏和齐国结盟。如果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愿意把商於六百里的土地献给楚国。这样可以有三个好处,削弱了齐国,有恩于秦国,又得到了商於之地。

怀王大悦,每天和张仪饮酒并到处宣扬说,我又得到了商於之地。大臣们也都来庆贺,但陈轸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现在没有得到商於之地却先和齐国断交,容易鸡飞蛋打,人财两空。他给楚怀王提个建议,应该是先去把商於之地拿到手再和齐国断交。

陈轸的这个建议并不能说有高明,这只是一个常识问题,但楚怀王就是不听,他派人先去和齐国断交,然后派人随张仪到秦国受地。张仪对使者说:“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怀王大怒,在公元前312年大举兴师伐秦,结果在丹阳被秦击败,死伤八万人,主帅屈匄俘。怀王为了复仇,又调发国中兵在蓝田与秦兵作战。魏国闻之,来偷袭楚国。怀王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就把蓝田的军队撤回。

而齐国因对楚怀王的怨恨而不救楚国。这时楚怀王想缓和与齐国的关系,重建盟好,但之前怀王的昏聩已让齐国恼怒,而要修复与齐国的关系一定要派一个非常有外交才干的人去齐国,这时楚怀王就想到了屈原。

史书上没有记载屈原此次去齐国的具体成果,可以推测的是他这次出访很成功,以致他还没有从齐国返回楚国,张仪就又来到了楚国。张仪到了楚国后,用厚礼贿赂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与宠臣靳尚,楚怀王又一次听信了张仪的鬼话,与秦国重修旧好。

当屈原从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何不杀张仪?”怀王也很后悔,派人追杀张仪,但张仪这时已经离开了楚国。

你未必知道的粽子节冷知识,一起来Get√_第4张图片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十二年(公元前299年)过去了,这一天楚怀王收到了秦惠王儿子秦昭王的一封信,信上表达了对楚国与齐国结盟的不满,并且表示要把秦国的美女嫁给怀王,在信的结尾,秦昭王表示希望能与楚怀王在武关会唔。楚怀王对是否应去武关与秦昭王会唔很是犹豫,“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屈原预见了怀王的糊涂,他听到消息后,马上去劝谏怀王说:秦国是一个虎狼一样的国家,一向不讲信用,还是不要去。楚国另一个大臣昭雎也劝怀王不要去。

但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说,不要断了秦国的欢心,还是去吧。怀王听了子兰的话就去了武关,到达后就被秦国扣留,并把他强行带到了咸阳。秦昭王在章台以接见臣子之礼接见楚怀王,这让怀王非常生气,并且也后悔没听取屈原与昭雎的意见。

在这最后关头,楚怀王却干了一件非常有骨气的事,就是断然拒绝了秦国要挟楚国割让土地以换自己回国的条件,最后怀王客死在秦国。如果没有这个事,估计楚怀王会永远被楚国人民怨恨,正因为这件事,怀王受到楚国人的尊敬,直到一百多年后,天下诸侯反秦时,项梁还以楚怀王为号召。

怀王被秦国扣留后,楚人就立了其长子熊横为王,是为顷襄王。顷襄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相当于相国),这对兄弟基本是遗传了怀王的糊涂基因。张正明说顷襄王道:“他是一位典型的庸主,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作为,一切政务由大臣裁决。”子兰是劝怀王入秦的罪魁祸首,楚国人非常怨恨子兰,加上楚国朝政在这对昏兄聩弟的领导下江河日下,屈原对此很是忧心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子兰听到屈原的话后大怒,并指使上官大夫到顷襄王那里说屈原的坏话, “顷襄王怒而迁之”。因《史记》中记述不清的原因,后人对这句话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顷襄王把屈原流放到了汨罗江一带。第二种理解是在怀王时,屈原就曾被流放,这次是比前一次流放得更远了。

屈原在流放的江畔边走边吟诵着诗歌,身体削瘦,神情憔悴。有一个渔父看到屈原的样子,吃了一惊说:你不是三闾大夫屈原吗,怎么到了这种地步。

屈原遂回了一句经典话语:“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因此而被流放。

这个渔父也许是个世外高人,他接着劝屈原说:一个有才能的人,不应死守教条而能够与世人一样。全世界的人都污浊不堪,你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众人都沉醉不醒,你为什么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呢?为什么身怀才能而被流放呢?

屈原回答道:“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意思是洗完头和洗完澡的人一定要换上干净的衣帽或是弹去衣帽上的尘土。谁愿意以自己的清白之躯去接受外界的污泥浊水呢?我宁愿投江葬于鱼腹之中,也不能让自己的美好品格受到世俗的玷污。

于是他就写了一篇《怀沙》之赋,写完这篇文章后就怀抱石头自沉汨罗以死。

传说屈原是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以死,楚人哀之,每年这天就用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武帝时长沙有一个叫区回的人在某天忽见一人,自称屈原。屈原对区回说:你经常祭祀我,这很好,但是每年祭祀我的东西,都被蛟龙所夺,以后再祭祀时,可以用练树塞住竹筒,并在上面用五色丝绑住,这些是蛟龙所畏惧的。区回就照办了,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带五色丝及练叶,皆汨罗之遗风。

这个传说是粽子来源最流行的说法,即是屈原自沉汨罗后,楚人为了怕他饥饿而投粽子入汨罗,并以此来表示对他的怀念。

但我更相信另一个传说,这个传说认为屈原不是自沉汨罗而死,他是被子兰及上官大夫等人装入袋子投入江中害死的,一些知道真相的楚人不敢明说,就用练叶包住米再扎以五色丝来象征屈原被害之事,米象征屈原,练叶则是象征装屈原的袋子,为了怕屈原生还,还在袋子上捆扎了绳子。至于赛龙舟的来历,则是由当时知道真相的人划着船只赶去营救屈原演变而来。

我们今天来品味粽子,除了要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外,我觉得我们更要仔细体味他在生命的尽头与渔父的这段对话,也许我们这些小民生活在这个世上为了生活,为了家人要做很多身不由已之事,但我们应给自己留有一个底线,无论别人与世事如何,我们都要有自己的人格与准则,他人的人格卑下不是我们自甘堕落的理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未必知道的粽子节冷知识,一起来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