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家门口的风景

孟夏时节,天朗气清。的确是外出旅行的好时候。

欣赏家门口的风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出行,固然是不错的选择;去哪儿,却成了不易敲定的难题。远足吧,时间不允许,旅途劳顿,或许还要对费用做一番细细的考量。近处吧,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似乎已经看厌而觉得索然无味。

       在热爱生活的人看来,旅行从来不是难事。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家门口就有两道风景可以浏览。

欣赏家门口的风景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一,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老城区或护城河,这种伴随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城市格局是我们不容错过的风景,而且能够让人移步换景。不论是为了防御,还是出于分工交易的需要,中国的城市都有高高的围墙和深深的河水环绕。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不论城市遗存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保护,或受到破坏,大多还留着一些印记。那里留存着几代人最深刻的记忆,有老人们街头巷尾闲谈时不懈追忆的过往,有孩童们长大后回顾似水年华时指向的芳园。薄雾的清晨,或斜阳的黄昏,或独自,或携伴,沿着环城水系周游一圈,绕着厚墙底下踏步一回,或倾听水波在晨光里的光怪陆离,或遥想青砖在历史中的荡气回肠,无不是一种“最生活”的生活。近年来,各地先后出台的古城保护措施、旅游景区规划、城区水系连通都使得观水和看城不是什么非分之想。且不说几朝古都,历代重镇,就以我所游历过的韶关、合肥、太原、苏州、吕梁、银川、昆明等地来说,或城,或水,都有那么一些遗存。在这条不须远行,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逍遥山水路上,亲爱的你,可以低吟一首静夜思,或长啸一声山中曲。在这条行人还不那么拥挤的故园乡情道上,可以激发你久违的灵感,续写若干年前因种种原因搁置的梦幻曲;可以排解你多日的疲惫,厘清电脑桌前想不通的计划书。不论你拥有怎样的感受,都可以在这段行程中慢慢积累,细细地回味,若有所思,请洒番江,各倾陆海云尔。



欣赏家门口的风景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二,作为一座城市名片的公交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很多人会疑惑,这个我太熟悉不过了,有什么稀奇?哪里还算得了风景?但是,除了急急忙忙地上班或回家,没有目的、没有应酬的坐上一辆车,观看窗外的行人和风景,或许一些单身男女在传说中的那个光棍节尝试过。据说,那一天,1路、11路、111路公交车会非常拥挤。沭说旅游里的风景是指从起点到终点的公交旅行。试想一下,我们常常坐车,总是为了赴约、赶路,从中途上车,过了几站就下车,总是作为一名乘客。走过那些地方恐怕不曾记得,更不会去关注与客车朝夕相处的司机,看看他或她与普通乘客有什么不同,无论是衣着、外貌,还是神情、心态。

欣赏家门口的风景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同样,我们与人的交往也是如此短暂而局促。在生命的旅程中,不经意间在某处与某人相识,用传统或现代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密切着彼此的联系,然而联系的对象与联系方式的变换一样不那么持久,不那么悠长。经常,在某个时候,突然想起,有位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姑且称为朋友)。惶惶然,大有悟以往之不谏,觉来者之可追之感。

       再者,读书亦是如此。不少人自称喜欢读书,尤其好读历史,但只是钟情于某一朝代,某一帝王,某一才子佳人,某一风流韵事。上穷碧落下黄泉地追溯自生命诞生以来直到自己寻思这个问题之间波澜起伏的历程者未尝有几人。

       因此,不管是车、人,还是史;不论是乘车、交友,还是读史,我们都只是浅尝辄止。在车上,我们只是乘客;在人群中,我们只是过客;在历史中,我们只是看客。

       在日渐喧嚣的都市里,在日益忙碌的工作中,在驱散了一天的疲惫却驱不走心头久久萦绕的无趣和郁闷时,改变一下乘客、过客、看客的角色,或许会有新鲜的味道用上心头。出门随便选一辆车,一直坐到终点,再从终点坐回起点。就这样做一回特殊的乘客,当一回忠诚的副驾。一路上,从高楼到平房,从繁华到宁静,从商圈到田野,从时尚到寒酸,车窗外可以看尽尘世的千姿百态,仿佛一个人从生到老的不息的轮回。宽敞和拥挤,让座和抢位,独行和同路,沉思与寒暄,车厢内能够领略人生的苦乐冷暖,似乎大剧目徐徐展开的跌宕起伏。看着一批批人上车,又看到一波波人下车,他们不曾知道自己在一位颇具美感的观赏者眼里正上演着一幕幕活剧,你却可以优雅地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揣测他们的经历、现状和未来。其中诸多细节会对你有所启发,个中历历光景让你印象深刻。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回家掏出日记本写下几行让你日后忍俊不禁的文字,但是恐怕旷日持久的习惯已经让你不会升起这样一个念头,甚至不会踏上这样一趟旅程。

       出去看看,匆匆忙忙的行人好多都在低着头玩弄手机,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刷个微博,这已经成了许多人日常生活的内容,乃至主旋律。因为总是低着头,你错过了很多的风景;因为手指总是在翻屏,你忘记了奋笔疾书的豪情。

欣赏家门口的风景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近些年有机会在国外几次行走,很少见埋头翻看手机的行人,在会场里、汽车上,也很少见到。除了必要的安全意识,他们恐怕更明白手机、电脑等媒体的合适用途。要知道,第一台电脑1946年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第一次网络通讯发生在1969年的美国;第一次应用微博诞生在2006年的美国。如果这些老掉牙的常识不会引起你的注意,那么,你或许不知道,美国有许多河流,但是很少有围绕一座城市日夜流淌,与一个群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河流;你或许还不知道,美国有发达的空间飞行器,但是许多地方没有公共交通,更不用说像中国那样便捷的村村通。

       如此想来,以上这两道风景还是稀有资源呐。

你可能感兴趣的:(欣赏家门口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