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抱怨是一个很好的开始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经常在朋友圈刷出劝人“不抱怨”的鸡汤,还有一本盛行多年的畅销书叫《不抱怨的世界》,提供了克服抱怨的详细步骤,更是附赠手环用于自我监督。看来习惯于抱怨的人和被抱怨烦到的人都挺多,大家欲灭之而后快。但是任何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抱怨的盛行本身就证明了抱怨的必要。

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主张消除抱怨或许是不错的利他主张,但是对于我们以“顺”为核心的集体主义文化而言,让人“不抱怨”无非是让人闭嘴并听话的又一种表达。而抱怨走向了背景文化的反面,透着不甘不满不服的非理性,没准还怀揣着颠覆既得利益的狼子野心,想想都让人头疼。在我看来,抱怨简直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萌芽。

批判性思维起源于苏格拉底。2500年前,苏格拉底在雅典广场上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大爷。他不但颜值扑街,天天游手好闲,还竞问路人一些跟生活毫无关系的哲学问题,政治主张也极为偏颇,直接引来杀身之祸。但是他认识世界的方法却是开创性的,当今心理咨询中“助产术”的辩论方法就直接拜其所赐,着实是智慧启蒙大师。

为了探明真理,苏大爷终日与人争论,放在咱们的文化里实在是不够和气,也不够中庸。但是他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因为推动他不断探究的是内心对知识的无限需求。需求,是一个好的东西,安贫乐道的人不会努力赚钱,墨守成规的人不会费心突破,需求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心理学将“需求”定义为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环境条件的欲求。苏大爷总说自己“一无所知”,这种如饥似渴,最终锻造出无所不知。

人的需求时刻存在,而且不断升级。如果能够满足,便心情舒畅,春暖花开;如果满足不了呢?最好能忘了,忘性大的人都特别幸福。忘不了呢?抱怨呗。

抱怨是在实现愿望与遗忘愿望之间的第三条出路,事实上,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大部分是聆听他人的抱怨,因为对来访者而言,倾诉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抱怨还有更牛的功能。

我们通常认为情绪有好坏之分,积极的正面的阳光的就是好的,消极的负面的阴暗的就是坏的。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进化了百万年,日臻完善,这些坏情绪为何如影随形?事实上,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喜怒哀乐的真实角色是语言功能,旨在向我们传达某种信息,唤起头脑的注意,指导躯体的行为,最终帮助有机体重新回归舒服的平衡状态。而抱怨,也是这样一种语言。

抱怨的价值,正是那些包含在抱怨之中的情绪信息,而情绪都是有所指的。你通常为何事抱怨?利益遭到侵犯,感觉没被重视,理想最终破灭,目标受到阻滞?错误的不是这些痛苦的感觉,而是侵犯、忽视、破灭和阻滞。我们要着力处理的也是这些客观问题,而不是把努力花在让自己闭嘴上。谁的生命也不是充话费送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立场和自己的目的?如果你久未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那么抱怨是更加激烈的表达,它或许是别人耳中的喋喋不休,但一定是你对自己的歇斯底里。

现代医学已经逐渐证明,人体没有多余的器官,曾经被当成惹事儿精切掉的盲肠和扁桃体都是具备一定功能的。抱怨,作为发乎于情,很少被理性染指过的自然反应,怎么可能没有价值?如果有一天,再有人跟你说“不要抱怨”,他只是懒着体谅你,或者没有兴趣了解你。

爱你的人愿意听你抱怨,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要听到抱怨的声音,不是你口中说出的那些话,而是你切身的感觉,当你在抱怨,问问是什么刺激了你,情绪是否在提醒你:是时候开始行动了。

不抱怨,从来不是目标,仅仅是自我体察和诉诸行动之后的一个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抱怨是一个很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