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知识和学习

碎片、知识和学习_第1张图片
日落@unsplash.com

keso发表了一篇文章《碎片化知识和碎片化学习》,我的这篇文章是关于它的读后笔记。

碎片化的对应词是系统化。于是,知识可以分为碎片化知识和系统化的知识,而学习也可以分为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学习。在keso看来:

知识的产生固然是零散的,但不代表知识的学习也必须是零散的、碎片化的。

确实如此。罗振宇将知识和学习的区分模糊化,很容易就骗过了那些粗心大意的人。事实上,在我看来,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是无用的,至少达不到「知识」所应有的作用,只有当它们并入某个体系中,才能找到其自身的意义。而这一「并入某个体系」的过程,就是学习。

这一过程,当然是天生自带体系的系统化学习效果更佳,尤其是当你自身没有形成体系时,系统化学习能帮助你快速建立体系。这也是为什么孩子需要进入学校的系统化课程,以及自学通常更为艰难的原因。

但是,这并不是说,碎片化学习的无用的。keso也注意到:

我并不反对碎片化学习,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新知识的掌握,并没有经历一个专门的“学习”过程,而是在个人主观意愿的驱使下的时时用心,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里面的关键词是「主观意愿」。也就是说,碎片化学习不能是被动的填入,而应是主动的吸收。就像我们的肠胃消化食物,食物被分解成糖、脂肪、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并最终输送到合适的地方发挥作用。

「主动」的关键是自身内建的体系,而不是「每天五分钟」。每天五分钟的信息填入,对于一个空虚而迷茫的大脑而言,除了即时的快感,还会有其他什么意义呢?说起来,我在春节后也订阅了「逻辑思维」的公众号,罗振宇每天早上讲一分钟的知识。我间断听了几天,平心而论,罗胖讲得还不错,然而我到底还是没能听下去,而且,当初听到的内容,我也完全记不起来了,除了当初那个感觉良好的感觉。

所以,「每天五分钟」这种模式,不独成本太高,效率和效果也不佳,不仅效率和效果不佳,而且还会让人产生一种知识获取上的麻醉。我们会以为自己获得了知识,却不知我们获取的仅是快感,或者说知识的满足感。


感谢阅读,感觉文章还不错的话,就关注我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碎片、知识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