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的灵魂,一直在路上

愿你的灵魂,一直在路上_第1张图片
愿你的灵魂一直在路上

1.

在公共场所,如果在别人都在刷手机的情况下,你会看书吗?

我想大多数人的回答应该都是否定的吧。

确实,在我们国家,在这个时代,于众人面前看书好像就是在装,显得自己有多清新高雅,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我想说,在公众场合看书的人,确实比那些刷朋友圈的人高雅的多。我不敢说那些玩手机的人就一定不好,但至少在挤出时间来充实自己的人,在思想层面上,已经将他们落的很远了。

毫不夸张地说,我长这么大,确实没见过一个人在公众场合看书。然而大多数的外国人在机场,在地铁上,在等车时,手里都会捧一本书,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但国民素质却远远没有达到与其他国家相匹敌的程度。不是我崇洋媚外,这就是现实。

我曾经问过一个朋友:你觉得在车上看书算是在装吗?

我那朋友脱口而出:肯定算啊,看书哪里看不了,非得在车上看啊!

我笑了一笑,没再说什么。

只能说价值观不一样吧。我不好去评判她的想法,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情的态度。但我隐隐约约觉着我跟她这辈子的交情,就算再深,也不会深到哪去了。有句话这样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确实如此,有些话你说了那个人不懂,因为你跟他关注的点,从一开始就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有些情绪不必说给每个人听,你只需要说给懂的人听。

我也许不会在每次坐车的时候手里都捧着一本书,但我永远,都不会以在车上读书为耻。

2.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看过一本书了?

你是不是经常从图书馆借书,但每次借来之后都不会去看,直到快到期,再拿去续借,回来又搁置到下一次过期的时候?室友只见过你抱着一本本书从图书馆回来,却没见过你将它们一本本读过去。

你是不是经常打算看一本书,但看着看着手机响了,于是你放下书拿起了手机,QQ上有人找你,你跟他聊了会天,完了又刷了刷微博和朋友圈,一看时间,该吃饭了,于是一下午过去了,你却什么都没有做。

你是不是经常看一本书,看着看着觉得人物好多,头脑好乱,没有心绪再继续看下去,或者你才看了几十页就觉得没意思,于是放弃了后面那些本可以让你欲罢不能的故事?

我自己也会这样,所以导致现在读过的书很少,但自从上一次,我认认真真看了一本外国名著《呼啸山庄》之后,我便发现了: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有它的理由的。

可能你觉得读书没用,是,短期内是没用,你读过几本书之后并不会立马变得知识渊博,气质绝佳,但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可能你已经忘了那本书的内容是什么,但你的为人处事,你的思维方式,你的一举一动,你的一颦一笑都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那是与你有过一面之缘的文字带给你的。

我在做《呼啸山庄》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的时候,惊讶的发现,那些酣畅淋漓的文字,几乎每一句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别再说你看不懂,看不懂只能说明你想的还不够多,一但你调动起你的脑细胞,共鸣就会如潮水一般涌来。

3.

如果让我说一个我这辈子最崇拜的人,毋庸置疑,我会说我的爷爷。

是的,在别人看来,他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老人,但于我而言,他却像一个巨人。

小时候爷爷最爱给我说的一首童谣是:小儿读书不用心,不知书内有黄金,早知书内黄金贵,高照明灯下苦心。

我当时不懂这些话的含义,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长大了些,觉得这些话俗不可耐,现在想来,该明白的道理,爷爷早就讲给我听。

他没上过学,是那个年代的文盲,看过的书却多的让我难以望其项背。

他不是医生,却是半个医生,精通身体的各个穴位,可以自己开药方子给我们。

他不是我的朋友,却比我的朋友更让我觉得坦然,也有更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他不认识拼音,于是自己学,问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我应该怎么发音,即使是现在,我偶尔回家后还会被问到一些字的读音,有的很简单,有的,我也不认识。

有时候四五点,会看到他房间的灯就已经亮了,奶奶说他睡不着了,就起来看书了。那时候他房间的窗户会透出微黄的暖光。

我见过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坐在他房间的那座老沙发上,戴一个老花镜,拿一本书,旁边放一本字典,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里。

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开始看书,有时候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或者对历史有什么新的看法,我就会去找他聊聊,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幸福的事。

我的家并不富裕,但这里有一个精神十分富裕的爷爷,我很荣幸,这辈子能跟他成为一家人,也很荣幸,自己能在他的潜移默化下,慢慢地变成一个热爱读书的人。

尘世太纷杂,你总需要一隅属于你自己的纯粹,来将你的心事放空。至少这辈子,我会选择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你的灵魂,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