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峡水电站开始蓄水,一举完成了“高峡出平湖”的愿景后,巴东县境内的激流险滩不再,纤夫这个职业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在往日,当巴东人需要乘着世界仅存的三大水上原始交通工具之一“豌豆角”木舟,穿过神农溪的浅滩或急流,甚至逆行而上,就到了纤夫们的“用武之地”。
他们必须下船用纤绳拉船避过险滩或沿岸上行。每当这时,整个峡谷便会响彻他们统一步调的号子声。
谁都无法说清巴东纤夫和号子出现的时间,也从无确切的记载。也许,有了长江流域的高山峡谷,有了“豌豆角”,也就有了船工和号子。
//////////
高山峡谷中的生命博弈
纤夫俗称船工,又叫桡夫子。每次行船之前,都要通过一个中间人招募纤夫,10人为一垛,通常一船要5垛纤夫。
纤缆是纤夫们最为看中的拉纤工具,要取山间最好的竹子,精细的划出竹青编织成“入水光滑,出水不沾水”的纤缆才能用以拉动船只。每一个成为纤夫的年轻人,都会有一个手工缝制的“扯扯儿帕子”,在纤缆之上作为搭肩。
搭肩一定要十分光滑,且不能有其他装饰。因为若是搭肩上哪怕仅仅多出一个线头,都会在人与船只巨大的角力下把纤夫的肩膀磨破流血。
这一定是世界上最需要细心,也最为需要团队协力的工作。
当险滩带来的激流“催促”着船只向前,渐起的水浪能轻易的把木舟掀翻,纤夫们则要在陡峭的山岸上毫无选择地把手指抠进岩缝中,作为生命的抓手,赤着的脚则尽量寻找带刺或者坚硬的荆棘,作为抗争的支点。
有时候,滩水十分险恶,不肯作丝毫妥协,十几或者二十几名纤夫就以某种近乎凝固的姿态,把险滩上轻则十几吨重则几十吨乃至百余吨的柏木船拴在自己的肩头,进行最悲壮的僵持。
罗海军《巴东的纤夫文化》
只有用尽每一个人的力气,从胸腔中吼出野性原始的号子声来统一步伐,纤夫们才有机会在这场高山峡谷的世代博弈中胜出。
然而,即便把生命都倾注在此,这份工作却仅仅只能让他们活着。
在巴东县老官渡口镇,被称为“纤夫活化石”的老人谭帮武说,行船远的一年只能跑一个来回,一趟下来也就是七八吊铜钱,仅够买回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在巫峡口附近一百五十里,是一个汇集巴东纤夫血泪最多的地方。这儿曾有3块满布深深纤痕的纤夫石和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的3条铁链。
处境越是艰难,却越是能看到生命的多彩。休息时的巴东纤夫们,爱摆龙门阵,爱喝烈性酒,性格豪放,憨厚朴实,不仅刚毅果敢,而且尚义好客。
他们随着河溪江海,见过许多的世面,却又在闲时回归乡土,老婆孩子暖炕头。要解释这个难以言明的反差,都不得不提到根植于巴东当地,已传承了千年的土家文化。
//////////
土家文化,高山峡谷的“歌”
巴东,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廪君族人生活的痕迹。
他们与原居于渝、鄂、湘等被廪君族征服的土著部族一起,共同组成了土家族人的祖先巴人,从而诞生出的巴文化也同样是土家文化的前身。
因古时多居住在山高谷深的川东、鄂西一带,入山猎兽,临渊捕鱼,一直是土家人的重要生活习俗。直至今日,部分土家族人也依然保持着对山水的热爱与熟稔,在冬日进山“赶仗”,春秋下河捕鱼。
北宋年间,寇准高中进士后曾任巴东县令,这才给这片渔猎为主的民族带来了中原的农耕技术与文化,劝农稼穑,至此巴东开始进入农耕文明。
于是,在农耕为主,兼顾渔猎和采集的多元经济体系下,自给自足的土家族人安土重迁、重农轻商的思想开始生根发芽。
因山路难走,除了顺着水道去交换日常用品以及售卖土特产,其他时候的土家族人即便被历代统治者隔离封闭,也依然悠然自得,舍不了那一份乡情。
面向高山峡谷谋生,让他们在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碰撞下,在保留着自己特有的土家“好音乐,少愁苦”民俗中,拥有了勇敢粗犷的性格:
却也在浑厚粗犷间,带有一丝柔情:
//////////
巴东,多情风景
神农溪
发源于神农架南坡,由南向北穿行于深山峡谷中,形成龙昌峡、鹦鹉峡、神农峡三个自然峡段。雄奇险秀,于巫峡口东2000米处汇入长江,全长60公里。
若要说起巴东文化的源起,把神农溪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都不为过。神农溪是一条典型的峡谷溪流,两岸山峰紧束,绝壁峭耸,溪水在刀削般的峡壁间冲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险滩、长滩、弯滩、浅滩六十余处。
以峡谷风光,悬棺之迷,纤夫文化,土家歌舞,龙舟竞渡而闻名遐迩,其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纤夫拉纤文化,被誉为“世界纤夫活化石”。绝壁上那一个个古栈道遗迹,一具具如同卧虎似的悬棺,都记载着巴人的文化历史。
小神农架
位于巴东沿渡河镇境内,处于神农溪上游,虽是一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却被誉为“大自然的博物馆”,堪称世界之最。
这里峰峦叠翠,山势延绵,蜿蜒曲折;沟壑百丈,溪涧纵横:
巴人河(三峡女人谷)
位于长江三峡、清江水布垭大坝交汇处,又名女人谷,被誉为巴东县城的“后花园”、江三峡中的“香格里拉”,与神农溪仅一江之隔。由原始神秘的峡谷、神奇壮丽的喀斯特地貌的自然景观,即山、水、林、泉、峡、洞等与民族的古朴风情融为一体。
站在高处俯瞰,这里群山叠翠,万丈幽谷,洞峡神秘,还有云海缭绕翠绿森林间、聆听汹涌激流穿过的声音。
此处正是我国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
格子河石林
位于长江三峡巫峡南岸巴东绿葱坡镇枣子坪河谷带,因石林内巨石林立、千姿百态,而巨石之间纵横交错,又形似棋盘,格子俨然,故而得名。且其拥有溶洞群和天坑群及罕见动物和众多珍贵药材,当地人称之为“三峡小桂林”。
独特的山石,蔚为壮观,且千姿百态,石峰高耸,栩栩如生:
平阳坝
位于巴东县溪丘湾乡境平阳村,云雾缭绕山水间,远处人家,是似人间仙境:
大面山
位于巴东县长江巫峡口的大山顶上,观巫山云海,赏三峡红叶,俯瞰长江水东流,惊叹磅礴之气势。
坐看日出日落,一览长江巫峡无虞,这里是摄影师们驻足的天堂:
链子溪
位于长江三峡巫峡巴东县境内以西,距县城三公里。因链子崖上几百年的巨型铁链纤夫古栈道而得名,其山高峻岭,丛林茂密,峡谷幽深,人迹罕至。
乘一叶扁舟,赏两岸风光,聆听峡谷回荡着的土家山歌,品味摇橹扬帆的古人情怀:
清江水布垭高坝
水布垭高坝位于八百里清江中游,享誉“世界第一高坝”之称,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辉煌工程。而武陵山、巫山、巴山山脉交汇于此,造就了无数高峡平湖,同时也造福了千万巴人、楚人。
巴楚先人曾在此拓疆繁衍生息,流传出许多美丽的神话:
三里城
位于巴东水布垭镇境内,是廪君文化的发源地:
无源洞(巴东森林公园)
无源洞位于县城东部三公里的金字山下,古老的“巴东八景”圣境犹在,古代文人墨客遗留的旧迹可寻。
//////////
巴东,舌尖美食
说起文化,又说到风景,便怎么都绕不开巴东的美食:
巴东土家粉蒸肉,把带皮五花肉切片,然后放生姜,酱油,酒腌一腌,混和淀粉。把腌好的肉放到锅里滚滚,粘上米粉,拌均匀辣椒酱等,切几片土豆垫底,把肉放在蒸笼里蒸熟。这是土家上席不可少的佳肴之一。
夹米饭是用玉米碎跟大米掺在一起蒸熟的饭,也叫金银饭。视为粗粮,为了健康饮食提倡粗粮的时代,这种饭很受用。而且纯正的稻香和玉米香融合一起,入口香甜,色泽光鲜,引人食欲万千。
懒豆腐,又叫合渣,把黄豆泡水,再石磨磨成粗豆浆,与蔬菜沫一起煮熟调味可食,味道鲜美,这是土家特色风味。
土家腊肉,先把新鲜肉烟熏烤制,再用盐腌两三天,再等晾干。腊肉肉质褐红,清香不腐,不管是炖、炒肉片,香飘十里,且有“土菜香飘几家屋,望嘴孩童守灶厨”之景。
巴东羊肉大面是长江三峡巴东一特色美食,它以肉嫩、汤辣、味鲜、不膻不腻,因是采用本地山羊肉及不外传的工序而独具特色。
巴东五香豆腐干利用甘冽的泉水,加 适量红砂糖、八角、丁香、甘松、陈皮、生姜、花椒、鸡肉等食材熬成卤汁,后将豆腐花用方巾热包扎,高压成形,卤制而成。
巴东神农溪的刁子鱼其肉味甘、温,有健脾等作用。将它与姜丝、干椒、芝麻以及各种调味料一起用大火煸至皮脆里嫩,肉质细嫩、味美少刺,非常开胃。
虽然巴东纤夫的号子不再随着巴东人对峡江的征服,响彻整座山谷;虽然巴东土家族的民俗文化到如今,也不停的在随着时代而演变。
但是巴东人仍在在这片他们世代居住了千年的土地上。那么,号子总有一天会响起,民俗文化也总有一天会以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形式,重新回到世人眼前……
新县志,
优晟文化与羊晚集团生活传媒公司联合打造的内容平台
用全新视角带你领略中国各个县的风土人情,
带你探索中国未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