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 & 750 吐吐支付宝做社交的事

这两年,微信支付在线下支付场景和社交支付场景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去年有调查数据显示,小额支付中,有90%的用户选择使用微信支付,对此,阿里当然不会无动于衷。昨天芝麻信用750也是刷爆朋友圈。今天来吐吐支付宝做社交的事。

阿里的社交应用简史

从支付宝9.9版本上线,阿里下定决心做社交的事变得路人皆知。

其实,早在2010年微信还没上线的时候,马云就曾公开说过:淘宝即社交

一开始,阿里推出了一个类似开心网形态的产品——淘江湖。

后来淘江湖不给力,所以阿里又投资了微博。

本想让微博帮着卖卖女装,后来发现效率还不如淘宝客,于是做了财务战略投资考量,投资了陌陌...

再后来,微信异军突起,各位大大们鸭梨山大,于是,淘宝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就像当年屏蔽了百度对淘宝的收录一样,希望借此阻断用户对微信的依赖。

然而,事与愿违,违的还有点过,直接导致为上大行其道,微店、口袋通逐渐开始风风火火。

支付宝 & 750 吐吐支付宝做社交的事_第1张图片

于是,阿里除了大招——来往!

据说来往上线,阿里员工必须拉300人加入来往,KPI和年终奖直接挂钩。当时马云老大爷亲自上阵,在来往发布各种动态,用户数迅速突破千万!一时间来往成了战略级产品。但阿里渐渐发现,靠5万员工和10万离职员工拉出来的“社交”并不好使,到2015年,来往就快要活不下去了。

之后一部分来往团队加入了钉钉,你们知道的,钉钉后来火了...

接下来,终于轮到了支付宝。

作为阿里最核心的拳头产品之一,从2004年到2013年微信支付上线近十年间,支付宝几乎垄断着C端支付市场,有超过80%的支付份额。

虽然腾讯在电商、支付方面,有着多年的痛点,但微信支付上线后,剧情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让阿里很捉急,而对于社交的决策中,支付宝似乎交成了最佳之选。

阿里为什么要执着于做社交

微信以“红包”作为导火索,祭出了一系列有的放矢的动作,让千年老二的财付通化身微信支付,扶摇直上,直追支付宝的市场份额。

虽然现在看来,支付宝在市场份额中还是占有优势地位的,但据统计,短短两年时间,支付宝竟至少丢掉了30%的市场份额。对支付领域一枝独大的支付宝来说,算是被微信活生生咬下一大块血肉。

而且,支付宝从某种意义上还担负着阿里在移动端“入口”的重任。阿里虽然运营和战略都是数一数二的强大,但前端却一直缺乏一个强势的入口。

其实,最早阿里云和天语合作了大黄蜂手,尝试做过阿里云手机,投资魅族,后来与锤子手机又发生点关系,这一切都源于阿里希望控制手机的OS/Launch,从而控制入口。

然而,微信把自己从IM通信软件,变成了浏览器,微信小程序推出后,俨然要变成一个OS/Launch了。

OS/Launch这件所有人都能想到,但没人觉得能做到的事情,微信似乎已经一只脚踏进了门里...想必阿里和百度压力更大了...

相比较阿里的淘宝、天猫、支付宝这几款用户型产品,用户的使用频次都还不错,但作为“入口”,除了使用频次尽可能高以外,产品的应用场景也必须尽可能多,三者中淘宝、天猫在使用场景上就过于单一了。

还好,支付宝作为支付类产品,除了“购物”、“电商”还可以关联到各类生活、服务的应用场景中,所以,支付宝才是最有可能成为阿里“入口”的主力产品。

如果支付宝社交化做得好,首先可以限制甚至打破威信在社交上的垄断地位,其次能够提供更多交易场景,让支付的“金牌”宝座更加稳固。如果做不好呢?最大的风险就是丢失支付领域的“金牌”。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来到家门口的敌人不可能不打,入口也不可能不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

支付宝 & 750 吐吐支付宝做社交的事_第2张图片

支付宝社交化这个决策,或许阿里也是不得不做。所以即使吐槽声一片,阿里也有必须执着的理由。

支付宝的生活圈

之前,支付宝9.0的社交功能像是被硬生生加进了这个用作“支付”的产品,有种“被整容”的陌生感。而支付宝9.9版本更甚,似乎是“整容”不够美,所以做了“变性”手术。支付宝9.9上线还被产品和运营的同行们戏称为“一台ATM机的社交化尝试。

还有微博网友吐槽:“支付宝把我分手七八年的前女友推荐给了我,这是在挑事的么?”

试想一下,你站着ATM机前邂逅了自己多年以前的前女友,然后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而昨天,支付宝的分组生活圈功能上线。朋友圈又刮起了一阵热潮,仿佛还捎带了一阵东京热 潮。从这次分组生活圈的营销模式去看,难道支付宝要来抢陌陌的饭碗么?

支付宝 & 750 吐吐支付宝做社交的事_第3张图片

没错,现实很残酷,从一个几乎只剩下骨头的市场夺下一块肉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阿里除了在现有具有广大用户基数的支付宝上进行产品模式的改良,还得不断地博眼球。比方说一年前的“今天,我们在苏梅岛拍写真”推出生活圈功能,再到今年春节期间的“敬业福”,再到昨天“上海女人”、“白领日记”。

可尴尬的是,虽然“上海女人”引爆了朋友圈,却听有受邀加入圈子的朋友吐槽说自己被邀请加入,却不让自己发状态....

支付宝 & 750 吐吐支付宝做社交的事_第4张图片

是什么鬼?果然只能一个人默默的看...或者,再回到朋友圈吐槽吧!

细想想,分组生活圈这次的营销其实也是戳中了人们心中对自身评价体系,拿“上海女人”这个分组生活圈为例子:

规则简单来说就是女生免费,男生只有芝麻信用达到750分才能评论,不过无论有没有达到750的芝麻信用分值都可以打赏。

从身份特质,行为偏好,人脉关系,信用历史和履约能力这五大评价体系得出的芝麻信用分值来看,高于750分的,不一定是土豪,但是低于750的一定不是。

这就有了“高端会所”式的准入机制,只允许有经济实力或者有购买力人参与游戏,穷逼们观战就好了,但是穷大方的掏钱打赏还是很欢迎的。

虽然有人对这种low逼的营销提出质疑,认为这会降低支付宝的信誉,遭到众网友的吐槽,但低俗营销的策略往往是见效最快的。利用攀比心理加上“物化女性”的槽点,“750”成功刷爆了朋友圈。

支付宝似乎终于找对路了,腾讯做熟人社交,陌陌做陌生人社交,支付宝美其名曰:“高端社交”。从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 上吊打前面两者。

这就是支付宝社交网络比其他强的地方,也是巨大门槛:

一、超高的arpu ;

二、真实的用户信息;

三、与生俱来的买方市场。

总之,凑够一亿高端买方市场社交关系是基本目标。中国没有第二家能做到。

芝麻信用的评级风险问题

道德和信用问题

从昨天开始很多人就说分组生活圈功能成了新的援交渠道。但是,看过《黑镜》第三季第一集的小伙伴,应该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这次750事件的一丝恐怖。芝麻信用就如同《黑镜》所描述的评级系统现实版的雏形。

芝麻信用带着“信用”二字,似乎一下子从单纯的购买力上升为了道德评级,这件事情细思极恐。

是不是某天,我们会通过类似芝麻信用的评级获得更多优先权,打折,买车买房,甚至结婚生子?就像《黑镜》中只有高分数才有优惠和特权,而为得到高分数多少人又在强颜欢笑?不择手段?

“身份特质”这个评分标准,猜猜会有多少人会为了750主动去完善了学历?再拉上几个高富帅白富美好友,加上咱有钱的爸妈,似乎下个月分数就能蹭蹭蹭往上涨,超越750走上人生巅峰。我们又会为了结交高分数的人做出什么样的事呢?如果这样,芝麻信用的分数还真的可信么?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那些发图求赞求赞赏的女生,对自己的信息保护是不是做的不太够?记得大学时候一个课题,通过一张照片一个电话号码甚至qq号,就能获得一个人大部分的信息和社会关系。而那些为了分数而主动完善自己信息的人,你真实姓名,车牌,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社保,公积金所有信息被一个企业完全知晓,未来会发生什么犹未可知。

再看看750以上这些信用极好的人的留言内容,不禁要问:“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么?”

支付宝 & 750 吐吐支付宝做社交的事_第5张图片

生活圈营销手段

暂且放下风险谈谈收益的可能,毕竟风险和收益正相关。

首先,考虑到作为支付宝背景的生活圈,对电商微商应该不会拒绝的。朋友圈的微商,淘宝的店铺,销售厂家或许能打开新的渠道。而且面对的可是大量的买方市场!

内容创业呢?其实网友早已贴出了操作方法如下:

1.  注册一堆小号

2. 每天用脚本维护,爬点美图,加点心情和鸡汤文字,再有意无意聊骚下

3. 等着打赏收钱。

就是这么简单!

内容付费的新渠道有木有!

再加点科技含量的可以写个脚本爬虫什么的,加入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去爬打赏高的动态,分析打赏土豪们的胃口,精准定位迎合需求,提供内容服务。

啧啧,仿佛飘来一股金钱的味道,好了,趁这股子生活圈的热潮还没完全散去,我得去研究写脚本了,回聊~

对了最后,本人芝麻信用不到750啊,说什么不好的你们别信~

但是如果你觉得还想撩,依然可以留言给我~

支付宝 & 750 吐吐支付宝做社交的事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支付宝 & 750 吐吐支付宝做社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