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小议《围城》

高山仰止小议《围城》_第1张图片

钱钟书文风嬉笑怒骂,调侃戏虐,对人物刻画清清楚楚,一笔一刀毫不含糊。写作者大都爱惜笔下人物,不愿用刻薄的词句来描绘,大都往好看好听里写,给读者留下此人只应书中有,人间能得几回见的观感,如同用昏黄的暖色调打在人物脸上,给人只能呈现出来光滑质感的皮肤。

钱老对人物的描述是拿强光直射,绝不模糊加滤镜。

苏文纨“身体瘦削,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鲍小姐肤色微重、穿着暴露,被男学生称之为“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肉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称之为“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但因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而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不管主要人物还是毫不起眼的边角角色,钱先生调侃起来都一样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这孩子,只在书中正面出场了两个镜头,钱老也得写的明明白白,比个喻滑稽一把。

高晓松原来讲过,国内的一些电影一样有大牌的优秀演员、导演,投资也不小,可拍出来就不如国外的看着那么精致,能把人带入影片营造的氛围中。主要原因其实是群众演员不专业,表演不到位。主角拼命演,旁边的群众演员围观看热闹一样毫无表演,不时还瞟一眼镜头,躺地上装死的也会咧身看看演到哪儿了。

可见,对细枝末节的认真是体现作品质感的重要因素。

书中这样的亮点随处可见。描写一位洋行老板的女儿“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那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给曹元朗起个外号叫“四喜丸子”;把“巴黎菜市场的臭味交响曲”带在身上的沈太太。

认真对待每个场景,每个小人物都被活灵活现的展示在读者眼前。


高山仰止小议《围城》_第2张图片

钱先生在人物外形刻画上毫不客气,对人物行为的安排也没留情面。男一方鸿渐留学归国,被安排到中学演讲,偏偏临事出了差错,讲演稿不见了,不得不临场发挥胡扯开来,扯出鸦片与梅毒,惊骇四座。校长在旁边警告的咳嗽,咳的嗓子都快破了,一脸阴郁。

就这么让男主在乡亲们面前丢脸,我都替他抱怨被人前揭短了,不能安排点光鲜露脸的剧情吗?

整本书里,钱先生偏爱两个人,一个是唐晓芙,另一个是赵辛楣。

唐晓芙的出场,作者没有用一贯的调侃笔调,而是精心描绘了一番:“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连别的大眼姑娘们也无故躺枪,可见钱先生对唐晓芙是真爱,哪怕是别人看来不那么完美的地方,到了他眼里都是闪光点。

杨绛先生也说过:“作者喜爱唐晓芙而不忍把她嫁给方鸿渐,其实那样更能体现‘围城’的意义。”

赵辛楣脾气好,头脑不坏,方鸿渐也说他:“本领比我大,仪表也很神气。”一心爱慕苏文纨而不得,作者最后也给他安排了满意的婚姻。

一部好书,一部好电影,看几遍仍能发掘出令人拍手称赞的细节。《围城》反复看过好几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每个人物,不论主角还是客串,都那么鲜活生动。满篇绝妙的比喻,都让人心领神会、忍俊不禁。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山仰止小议《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