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这种思维方式,让你的生活变得不一样 |《终身成长》

奇葩说第5季的一期节目讨论了这样一个辩题:TA真的很努力,是不是一句好话?

正方认为夸人努力是一句好话,这可以让我们在失败时放下自责,重新站起来;可以让我们相信努力的力量,更加努力的去达成自己的梦想;让我们具备成长心态……

反方观点认为这是一句坏话,被夸努力会显得自己不聪明;认为这是一句夸人的底线,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努力只是及格线;甚至认为这是一句噪声很大的话,在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引发歧义……

这是个相对较大的辩题,在没有情境限定的情况下,很难说谁更有理。所以抛开结论以及《奇葩说》是个综艺节目的本质不说,我认为这是打得非常精彩且很有意义的一期。其中正方辩手庞颖在论述过程中提到了成长心态和固定心态,正是今天这本《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拥有这种思维方式,让你的生活变得不一样 |《终身成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把自己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成果发现的两种思维模式、不同思维模式对人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大量研究案例进行整理,写成了这本书。

在书中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即固定型和成长型,她认为我们获得的成就不仅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取决于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模式。

1、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智力是可变的。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如果不努力,即使一开始很有天赋,最后也会沦为平庸。他们会为了达成目标而努力奋斗,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当遭遇挫折时则积极面对,把这当成是拓宽自己能力范畴的机会。

而具备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智力是固定不变的。他们相信成功取决于天赋,认为努力会显得自己不够聪明不够独特。所以他们避免挑战,通常选择放弃努力来进行自我保护。遭遇失败时,很容易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面对挫折一蹶不振,内心自我怀疑,对外却喜欢把责任推给他人或环境。

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和研究结果,来向我们说明: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限制人的成就,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则可以帮助人们发展出能力并结出丰硕果实。

威尔玛·鲁道夫是奥运会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短跑运动员之一。她属于早产儿,4岁时因肺炎、猩红热、小儿麻痹等差点夭折,后来左腿近乎瘫痪。

她说:“我的医生告诉我,我将永远不能行走了,而我的妈妈告诉我说,我能够行走,我相信我的妈妈。”在家人的悉心照料及物理治疗下,12岁的时候,她可以正常走路了。

她开始向更大的目标挑战,尽管一开始失败了,但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帮助下,她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短跑和接力赛中夺得三枚金牌。她说:“我只希望大家记住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

如果威尔玛是一个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那她可能会在轮椅上过一辈子。

作者和她的团队曾针对初中生进行过一项跟踪调查:在一些学生刚升入初中的时候,评估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即“他们相信自己的智力水平是固定不变的,还是可以发展和提高的”?在这之后对两组不同思维模式的学生进行了两年的跟踪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进入初中时的成绩几乎一样,但随着功课越来越难,评分越来越严格,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成绩出现了突然下滑,而且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越来越差。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在后来的两年里成绩逐步提高。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解释他们成绩糟糕的原因时,一些学生贬低自己的能力,说自己太笨了;更多的学生则为了掩盖情绪,把责任推给老师或环境。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则认为,停止努力是无法理解的事情。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就,就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2、如何正确的夸奖和批评孩子

在开头提到的那期《奇葩说》里,梁洛施说,她会每天都夸孩子很努力。她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本书的作者也持同样的观点,但并不是简单的告诉孩子要努力,而是要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以及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拥有可以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生有效的方法。

父母往往认为,通过表扬孩子的智力和天赋,可以给孩子持久的自信心。所以往往夸奖孩子:

“你真聪明,一听就懂了!”

“哇,你画的真棒,你真是天生的画家!”

“哇,这次考了第一名,在这方面你很有天赋呢!”

而作者针对数百名学生进行的七项试验结果却表明: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而这种针对智力得来的自信也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一旦遇到困难,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消失,进而产生自我怀疑。

作者建议,我们要向孩子传递“注重过程和成长的信息”,尽量避免对其智力和才能做出评价,如“你真聪明(笨)”。

我们看看作者原话是怎么说的: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夸奖孩子们以成长为目标的努力过程——夸奖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的成就。而且我们可以在和他们谈到其成就时,更倾向于表示自己欣赏和赞扬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做出的选择。

那么,在孩子遭遇挫折、本就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是鼓励安慰,告诉他“你依然是最棒的”?或者“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又或者说“我们努力,下次一定可以的”?

还是批评指责,质问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这都做不好”?或者说“你就不能再努力一点吗”?又或者直接嘲讽他“看,我就说你不行吧”?

作者表示,不管是以上哪种说法,都不具有建设性。单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免受伤害,并不能帮助他们很好的成长,同样,不具建设性的批评,也毫无价值。

九岁的伊丽莎白在第一次参加体操运动会时,尽管表现很好,但其他女孩也表现的很棒,最终她没能获得一个奖项。比赛结束后,她感到非常沮丧。

父亲告诉她:“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厚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依然没能赢得比赛,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同时,父亲还告诉她,如果她只是想拿体操当个乐趣,也完全没问题。

这位父亲表示了对女儿的同情,但没有给她毫无力量的鼓励。他不仅告诉了她真相,也教给她从失败中学习的方法,而且告诉她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付出全部的努力。

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失败时,不要怕批评会伤害他们的自信心,也不要妄下结论。而应该站在理性的角度,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真正原因,找到改进方法,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就像我们大人时常做的那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如何建立成长性思维模式

基本上,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以上的两种思维模式,只是在一些事情上展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在另外一些事情上展现出了固定型思维模式。

我们当然希望能更多的使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思考和做决定,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方法。

接受

想要改变,就要有开放的心态,接受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这没什么可羞愧的,每个人都是这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体。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接受它高频率的出现,及它出现时所带来的危害。

观察

想要改变固定型思维模式,就得知道是什么激发它起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留心观察。

是面对一个新的挑战时?是遭遇重大失败时?是遭遇瓶颈期无法突破时?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遭遇更厉害的人时?是压力很大的时候?是犯拖延症变得懒惰饿时候?又或是面临截止日期的时候?

想一想,最近激发自己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是什么事?当时发生了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比如我,最近就总是在和固定型思维模式作斗争。当我看完一本书准备写书评时,就有一个声音在说:“哎呀,这太难了,要不然放弃吧,反正写了也没人看。”或者当我写到一半卡住时,这个声音又会冒出来:“看吧,写不下去了吧,还不如一开始就别写呢。”

所以,要用心观察,觉察是很重要的一环。

命名

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取个名字,把它当成另外一个人格,这可以让我们跳出来看问题。

就在刚刚,我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取名为“伏地魔”,还顺便给成长型思维模式取了名——哈利波特!

这可以让我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跳出来帮我做决定时,立刻警觉——呀,伏地魔来了,哈利波特,盘他。

教育

当我们知道了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了解了这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影响后,接下来得让它和我们一起走过这段旅程。

其实固定型思维模式跟大脑的原始保护机制很类似,它只是想要保护我们免受伤害、确保安全而已。所以当它出现的时候,听听它说什么,然后鼓励它接受挑战,告诉它要用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

当我们慢慢变得熟练之后,就可以给自己设立新的目标了——成长型目标。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未来值得期待。

另外,文章开头提到的《奇葩说》,是第五季第14期,之所以放最后,是怕你直接跑去看视频而忘了看文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拥有这种思维方式,让你的生活变得不一样 |《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