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度就别谈聪明

所谓聪明人,无非就是能把握“度”的人。从古至今凡有大成者无一例外。

奖惩二字一出简洁明了,不外乎不奖则惩不惩则奖,大不了再加一条不惩不奖,说破天也就三种情况。选择奖惩不算难事,难就难在选择了一面之后对这个选择的“度”的把控。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先从耳熟能详的事情说起吧,秦始皇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从历史的角度看也是对于民族的统一和融合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骄横之下又重视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厉法来管理国家,严厉的“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条“失期法皆斩”的严酷法规让陈胜吴广左右权衡了事情的结果,最后揭竿而起从此一下掀起了群雄反秦的浪潮。试想如果当时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每耽误一天罚款壹佰,超过五天外加挨五十大板。”陈胜纵使真有鸿鹄之志也要考虑再三吧?也许秦始皇可以修完阿房宫了。

将镜头拉到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法国、美国 等国展示的绥靖政策就突破了对法西斯的“度”。20世纪30年代前,毫无节操的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慕尼黑阴谋更是将“绥靖”推向了顶峰。“

对敌人好的过了头,最终导致了德意日日益狂妄,最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然绥靖政策的践行国也无一幸免卷入了战争。试想如果当时德国在撕毁凡尔赛合约的时候英法能站出来强硬制止,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能有强国站出来加以制止,也许二战这段历史会是另一种写法。

历史如此,回到当今社会的各种机构团体单位亦是如此。把握不好“度”的例子比比皆是,闹出的后果更是五花八门。

最近看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有这样一个案例:联邦快递有一段时间夜班的工人总是不能完成工作,公司大费周折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是一直不奏效,最后不知哪位高人想明白了事情的机理,制定了这样一个政策:夜班工人不再以时间为发放工资的标准,按班次支付薪水,只要完成当天的夜班分拣任务就可下班,不硬性规定时间。从此之后没有特殊情况大家都能提前完成工作,极大提高了公司的货运速度。

明显是公司看清了奖惩了尺度内容,公司需要的不是员工一天24小时完全无私的奉献给公司,公司要的是最后货物的分拣完成这个效果。只要把握好这个度,还有什么必要要求大家要耗着时间磨洋工呢?薪水还是一样的效率提高了何乐而不为!

记得前一段我推送过一篇《那个女孩》,说的是我被小蜜蜂拉去做问卷调查和课程顾问聊天的事情,现在想起那个场景今天正好应景。哪天在楼下发彩页的小伙子把我拉住之后是这样说的:大哥,你就帮帮忙上去假装咨询一下,帮我个忙。在上楼的时候嘱咐我一句:大哥,到楼上千万别说我告诉你假装咨询一下,一定要装着是要真咨询的。

放在今天聊的这个奖惩尺度内容的话题来看,这家培训机构对于宣传人员的奖惩机制是有一定漏洞的。作为宣传的那个小伙子来讲,他赚钱的方法就是拉人上楼咨询,至于是真有需求和假有需求和他关系不大,只要可以拉人上楼咨询就是最大的收获,上来一人就证明一个人头费到手,能不能成单排在他需求的第二位。出于培训机构是希望拉的每一位客人都是有真实需求的,因为课程顾问的咨询是有成本的,场地是有成本的。两方的利益出发点不一样,所以配合起来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根本上讲是有人钻了制度没有很好固定“边界”的空子。

现实职场中各种可笑的无节操无度无内容的行为比比皆是,故意加班者、故意替领导受难者、故意唱高调者......可就是不拿成绩结果说话者大行其道,可偏偏还在很多地方非常受欢迎,可悲!受到奖励的行为非常容易形成习惯,这就是为什么拍马屁这件事情一直很流行的原因,即使你我都知道那很低劣。

所以在职场中不管是为别人工作,还是请别人工作,亦或是和别人合作。都要在最最开始的时候明确我们的目标,根据目标制定我们的奖惩机制,一定要弄明白我们的目的是耗完8小时呀,还是完成任务呀(即使你才用了1个小时)。

一旦奖惩的制度定错了,还不如不定,因为至少你离给大家养成一个“二逼”习惯还很远了两步。

如果非要制定奖励机制不可,而且奖励机制又必然存在漏洞。那么就分两步进行吧。例如你喜欢吃奶油蛋糕,这是对你的奖励,虽然你已经非常胖了。但是规定是你吃蛋糕之前要完成一个5公里。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你的奖励张弛有度了。作为联邦快递的分拣员早下班就是美味的奶油蛋糕,努力分拣就是提前完成的5公里了,不是吗?

生活中,工作中,你是不是要运用一下这个奖励分布法则呢?

有可能带来坏影响的被钻空子的奖励机制杜绝建立,一旦不可避免就加个硬性的前提吧!

你可以提前下班,前提是高质量的完成手头的工作。

你可以不用打卡,前提是你的销售量要排在第一。

你可以喝可乐,前提是你每天要去健身房。

......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度就别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