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与诗共甘甜

野菜与诗共甘甜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年的清明与往年不同,阳光明媚,春和景明, 这样天气,不仅仅是踏青大好时机,更是采摘野菜的季节。我的家乡大境瑶族乡黄泥江桐木坪的山山岭岭处处可见各种野菜,采摘时美艳抢眼,收获满满,品尝时鲜嫩可口,味道多多,让人沉醉其中,不知往返!

野菜与诗共甘甜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说起这些野菜,最有名的恐怕算是荠菜了。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荠生济济,故谓之荠。”意即它能济世济人济苍生,功莫大焉。 荠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荠菜包子、荠菜饺子,被誉为美食佳品。不仅如此,荠菜又被称为“天然之珍”——它能清肝明目,中和脾胃,调血降压。 因此,民谣唱道:“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宋代大诗人苏轼是个“荠菜迷”,他在诗中写道:“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令僧舍煮山羹。”他还发明了名传四海以野荠为原料的“东坡羹”。诗人陆游品尝了“东坡羹” 之后,吟诗道:“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 (峨岷指苏轼故乡)。” 小小的野生荠菜,也书写出唐史悲戚的一页。平定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将父亲唐玄宗的内侍高力士流放到岭南五溪。高力士看到山野中的荠菜无人采食,联想到自己悲凉的遭遇,他吟出诗来:“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而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不仅将荠菜入画,还在画上题诗:“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陕西眉户现代剧 《梁秋燕》曾经轰动全国,至今仍然久演不衰。该剧一开幕,就是农村姑娘梁秋燕去挖荠菜的动人唱段: “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虽说野菜儿不值钱,也 是娃娃伙心喜欢。”而她与农村青年刘春生的婚缘,也是由荠菜“传情作媒”的。此刻的荠菜成为热爱生活的年轻人爱情的象征。

野菜与诗共甘甜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蕨菜,俗称“蕨儿苔”,形似蒜苔,又似细笋。食时喷香可口,可上宴席。早在三千年前,蕨菜就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诗经》中的“陡彼南山,言采其蕨”,写出了人们有说有笑、成群结队去采蕨菜的情景。历代 吟咏蕨菜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诗人温庭筠写道:“蜀山攒黛留晴雪,蓼笋蕨菜萦九折。”李白也写道:“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而诗人陆游更是在多首诗中写到蕨菜:“箭笋蕨菜甜如蜜,笋蕨何妨谈煮羹。”“墙阴春荠老,笋蕨正登盘。”

野菜与诗共甘甜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野菜与诗共甘甜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马齿苋,其叶片长而肥厚、宽 大;叶边形似锯齿,又如马的牙齿; 味略酸,脆而绵软,清香可口。马齿苋是唐代诗人杜甫最爱品尝的一道野菜,他在《园官送菜》诗中写道:“苦苣针如刺,马齿叶亦繁。青青佳蔬 色,埋没在中园。”而其药用价值更是不能忽视,唐代医学家陈藏在《本草拾遗》中写道:“人久食之(马齿苋 ),消炎止血,解热排毒;防痢疾,治胃疡。”

野菜与诗共甘甜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艾蒿,春三月,艾蒿茁壮拔节,汁液饱满,叶茎鲜嫩。人们采摘它的嫩芽,以水焯过,可去苦味。可拌炒鸡蛋,一青一黄,色、香诱人。采食艾蒿,重在时令上。因此,民间有民谣唱道:“三月的茵陈四月的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艾蒿还具有药用疗效----散寒除湿,调经止血。

野菜与诗共甘甜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荇菜,俗称水荇菜、野芹菜。依水而生,多长在水边湿地。食之清香爽口。而荇菜的浓浓清香,弥漫在 《诗经》中最有名的诗篇《关睢》 里,在荇菜茂密生长的河水畔上,在浓浓清香的缭绕中,一对年轻男女间洋溢着爱恋之情。

野菜与诗共甘甜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藤菜,俗称藤条花,藤蔓植物。 藤条粗壮跃展,色泽红艳略显褐色。 阳春三月,藤条上长出拇指般大的花苞,似玛瑙一般格外鲜美诱人,人们采食的正是它的苞芽,味道肥美绵 甜、甘之如饴。而含苞绽叶之刻,正是采摘之良机。苏轼在诗中写道:“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野菜种类繁多,还有说不尽的竹 笋、香椿芽、灰灰菜、苜蓿菜、蒲公英……

野菜与诗共甘甜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野菜之美,在于纯天然、原生态。因此它的营养价值胜过人工种植的蔬菜。而野菜入诗,更增添了其文化韵味。阳春三月是人们采撷野菜的最佳时节,“试寻野菜炊香饭”、“春食野菜寒仙丹”。我的朋友们,如果不嫌弃大瑶山的偏僻贫穷,路途遥远,那么趁着空闲,欢迎您们常来摘野菜,挖竹笋,喝土酒!

野菜与诗共甘甜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野菜与诗共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