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志杰(“射雕”中的育儿心经)
导读:“行行出状元”,在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行业,都有可能涌现出杰出的人才。“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发掘出孩子的潜在特质,又何必去挤那条成功率很低的“独木桥”。
郭靖文治武功均达一流,武有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等绝学,并从理论到实践将《武穆遗书》烂熟于胸。
后来还是通过非正式渠道成为镇守襄阳城的将领。
但是,朝廷只是默认他的存在,并没许以一官半职。
按说,以郭靖的能力走朝廷的“正规渠道”考取“武状元”,应该不在话下。以此名义保家为国不是更好吗?
那么,金庸先生为什么就不给郭靖安排这条“阳光大道”呢?
这恐怕也和金庸自身秉承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那就是“英雄何必问出处”。
换句话说,就象现在的孩子们不一定就必须走高考、大学、找个“体面”的工作这座独木桥,同样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一样的道理。
无论你走哪条道路,都有可能取得成功。
比如说,在现有教育模式中,的确出现了很多学习优秀的“状元”,这些状元也的确有可能在“正统”的教育轨道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乃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但是,组成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复杂的,丰富多样的人才才能满足这个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们需要研究医药的科学家、需要精通美术的画家,但同样需要厨艺精湛的厨师、擅长茶艺的专家、搓澡技术一流的师傅,甚至“斗鸡”、“斗狗”这些圈子里也都有令人膜拜的“鼻祖级”人物......
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行行出状元”,在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行业,都有可能涌现出杰出的人才。
只不过,在世俗的眼光中,往往将很多“非正统”行业视为“歪门邪道”。
这种观念也在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家庭。
于是,在父母的干扰和引导下,本来在体育、或音乐、或美术、或手工等“邪道”方面有天赋兴趣的孩子,不得不按以课本知识为主,自身兴趣为辅而去走“考高中——上大学”的正统道路,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无法“学为所用”,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青春。
看看毕业后那么多“学非所用”的例子就能体会到对时间的浪费。
有这些时间,如果让孩子更侧重于自身兴趣的培养是不是会更好呢?
比如说,如果孩子喜欢足球,不妨就按照足球的方向进行培养;如果孩子有绘画天赋,不防从小就侧重于绘画的教育......
而课本知识的学习为辅助,或许更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和天赋呢?
就像金庸为郭靖安排的成材之路,不从“之乎者也”开始学习,同样可以成为一代英豪。
金庸的儿子查传惆就师承美食家蔡谰学习做饭,在一家高级酒楼当美食指导。连他自己都坦言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学习成绩平平。
金庸的宝贝小女儿查传讷从小喜欢画画,12岁拜水墨画家丁衍为师,走上了绘画的道路,自己有个心仪的画室。
作家郑渊洁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别出新裁,让儿子郑亚旗在小学就退学不再进行“正统”教育,而自己教育。现如今在文化领域也小有成就。
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有些家长并不以学校教育为主,而是根据孩子兴趣安排教育方式和渠道,也是一种不错的探索。
……
总之,由于这些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在传统的观念范围中,而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是不妨碍这“小部分人”取得成功。
即使从物质收入方面说,很多从“大学”毕业的白领们不见得比玩“斗鸡”、“斗狗”,乃至厨师这样的人收入高。
更重要的是,人家这些“旁门左道”干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啊!
现在想通了为啥金庸不安排郭靖去考“武状元”了,真的去挤朝廷规定的“正统”渠道,说不定也没有今后名震江湖的郭大侠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发掘出孩子的潜在特质,又何必非去挤那条成功率很低的“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