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病

名校病_第1张图片


同学L考上了家乡某市的国税局,推掉了已经签好的外地某事业单位,选择了离家近的公务员岗位。

单位要求提前去报道,她才去第一天就沮丧地跟我们说,有些后悔了。提前报道的几个人里,她的学校是最好的一个。单位的领导看到她的学校,问她:“XX大学的?为什么要来这里?”

这句话对她的杀伤力有多大呢?既否认了她之前为国考上岸所做的种种努力,否认了她和她的选择,甚至连她的大学四年都一同被否认了。

就好像,从这个大学里毕业的学生,省直机关,国家直属机关,世界500强,才是他们该走的路,来到一个小小的市里当公务员,一定是混得最次的那些人才会做的事情。

说来,L同学绝对不是这所大学里传统意义上的loser,学分绩排名前十的她,放弃了保研,一心找工作。在当时的我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个疯狂的决定,可是她没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直到offer一个个拿到手:国企、事业单位、电视台……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中,她选择了这份离家近、更稳定的国税局的工作。可是工作才刚刚开始,她就怀疑起了自己的选择。

身边L们真的不在少数。今年的就业形式不是很好,大家也顺势都把要求放得很低,一开始都嚷着,无论什么工作,给我一个offer就好!满心欢喜地找到了一个工作签下来,然后心中充满期待地入职,最后发现,工作并不是我想象的样子,又辞掉工作重新找。

这大概就是一种名校病,浙大的一名教授幸福课的陈海贤老师曾这样描述患者的病情:

他通常有一个曾经非常严格的父母。这个父母永远带着挑剔的眼光看他的成绩和表现,嘴里还不停念叨别人家的孩子。他通常还来自一个以严苛出名的好高中。这个学校是市里、省里甚至全国的翘楚。学校肯定有形形色色的竞赛班、天才班。学生和老师永远都只关心一件事:成绩。在这样的体系中,成绩上升的学生担心成绩会下来,成绩下来的学生,会被失败的恐惧和羞耻感淹没。

他很努力,但如果问他有什么远大志向,对不起,没有。偶尔他们头脑会略过当一个安静的图书管理员的想法。但如果真让他无所事事一会,他就会被“变平庸”的恐惧所折磨。

“变平庸”的恐惧,是L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的根源。名校,是光荣是标签,同时也是束缚选择的枷锁。在名校的大光环下,作为个人的“我”很难意识到自己平庸的一面。

等到一只脚跨出校门,“名校”的的光环褪去,个人的平庸感开始袭来的时候,这种感觉是很无奈的,像侮辱沼泽的蚂蚁,不挣扎就会窒息,可是挣扎,只会越陷越深。

一个梦想着改变世界的人,突然间发现自己只是一颗机器上的小螺丝钉,这种落差,确实还需要时间来接受吧。L现在已经在国税局干了一个多月,用她的话说,现在的工作,是人都会。她心中一定是不甘心的,但是她说不后悔现在的选择,因为就算不放弃保研,三年之后,也许还是殊途同归。

“你是XX大学的?那为什么来这里?”这句话,也许只是恰好戳中了我们本就不甘心的内心,才会杀伤力那么大。

“名校”的光环,对大多数人来说根本没有用,因为光环褪去之后,我们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我们都已经是这种心态,可偏偏还有好多人,对于“名校生”们的选择表示不屑。他们心中大概想的是:这个废柴,上了这么好的学校,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如果上“名校”的是我,一定比他有用。

这……就很尴尬了:上名校的人有名校病,没上名校的人还是有名校病。

这病,得治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