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九周作品赏析

19世纪欧洲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

     19世纪中期法国写实主义美术家们发展了美术作品的写实技法,特别在风景画中对表现光线和空间感,作了富有成果的探索。一方面,他们使历来被上层社会不屑一顾的劳动者,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一定的地位;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实践和理论中,也有某些偏激之处。

    例如,库尔贝在反对学院派绘画的僵化了的表现程式和弄虚作假的陈腐内容时,提出绘画只应该去画眼睛直接看到的东西,从而把历史画之类绘画体裁事实上也给否定了。但从整体来看,19世纪中期法国的写实主义美术运动是法国文艺史上光辉的篇章。它对19世纪欧洲各国的文艺运动影响深远,开阔了民主艺术的新阶段。


09-第九周作品赏析_第1张图片
名 称 《画家的工作室》/ The painter's atelier

艺术家 居斯塔夫·库尔贝 / Gustave Courbet

形 式 布面油画

年 代 1855年

尺 寸 359 × 598 cm

现存地点 法国 巴黎 卢浮宫

作品简介

画家自称此画为"概括了我7 年艺术和道德生活的真实的寓喻"。关于此画的内容,画家本人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作了解释:"(在《画家的工作室》中)我在中间作画。右边是我的同道,我的朋友、工人们、热爱世界和热爱艺术的人们。左边是另一个世界,日常生活的世界,人民、忧愁、贫困、财富,以及那些损害他们的人,还有生活在死亡边缘的人们。"

这幅画虽然其中有的寓意比较奥涩,但从整幅画的艺术处理和人物个性刻画来说,无愧为现实主义的杰作。可是,此画连同《奥尔南的丧礼》一起,被1855年万国博览会评选团否决。库尔贝愤而在博览会附近,自己建造一个棚子,举办了命名为"现实主义:库尔贝的40件作品"的个人画展。他还在画展目录上写下了阐明自己艺术见解的文字。这段文字后来被人们称为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宣言。在宣言中,库尔贝声称"要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他强调艺术要表现当代现实生活,对艺术中陈腐的题材和清规戒律,进行了挑战。后来,库尔贝又多次谈起他的艺术思想,说:"现实主义就基本质来说是民主的艺术。"

画家简介

库尔贝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写实主义画家。1849 年,他创作了《采石工人》,这幅画的主题在当时曾经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库尔贝创作这幅画的灵感,是来自于他在迈西埃尔附近看见两个凿石头的男人。他们那种 没有前途发展的悲惨境况,使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艺术必须描写这种真实的现象,结束当代那种「矫揉造作的艺术」。

库尔贝的画作摆脱了古典的准则,那直言不讳的写实主义风格引起了一阵风波,而他本人的作风也是如此。他宣称自己是绘画的唯一仲裁者,因此他不仅是个画家,而且是个不纯为艺 术、而是为赢得思想自由而作画的人。


感想:强烈反差的震撼美感  亲身体验过才能感受



09-第九周作品赏析_第2张图片
名 称 《拾穗者》/ The Gleaners

艺术家 让·弗朗索瓦·米勒 / Jean-Francois Millet

形 式 布面油画

年 代 1857年

尺 寸 83.5 × 110 cm

现存地点 法国 巴黎 奥赛博物馆

作品简介

《拾穗者》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

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米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

他表现的是人和大地的亲密关系,是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从这三个穿着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农妇身上感到一种深沉的宗教情感,在生存面前,人类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虽然远处飞翔的鸟儿依旧烘托出田园诗般的意境,但人类凝重的身躯似乎预示着生存的重压。正是这种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作品。

画家简介

让-弗朗索瓦·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米勒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大家习惯于称呼他为米勒,实际按照法语发音应翻作"米叶"。米勒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罗曼·罗兰在所著的《米勒传》指出:"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

感想:追求创造境界大自然

夏日一天傍晚,法国一处农田上,农民收麦拾穗回归的场景,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时间的一刻凝结在这幅油画上。 


09-第九周作品赏析_第3张图片
名 称 《老妓女》/ Heaulmiere

艺术家 奥古斯特·罗丹 / Auguste Rodin

形 式 青铜雕塑

年 代 1887年

尺 寸 50×30×26 cm

现存地点 法国 巴黎 罗丹博物馆

作品简介

"Heaulmiere"又名"丑之美",是罗丹又一代表作。取材于诗人维庸的《美丽的老宫女》Bell Heaulmiere一诗"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能算是美的。"罗丹用雕刀体现了他的主张。这位形象丑陋、干瘪如柴的老宫女是一件恒世的佳美之作。

它让人们联想起一位绮年玉貌、倾倒一世的宫女,到了色衰貌减,不堪回首的暮年,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

艺术家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

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也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主要作品有《巴尔扎克》《吻》《思想者》《加莱义民》和《青铜时代》等。

感想:表现丑,是更深刻地拓展审美的力量,但“丑态图象”决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的语言或形式。“当代艺术”工作者们认为:由于当前艺术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不能使用过去的经验来判断当前的艺术问题,应建立新的“审美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确,审美的“趣味”会因时代不同而变化更新,而构成艺术的“审美逻辑”是永远都不会过时,对艺术的价值判断不会因为“审美标准”不同而变化。胖胖的少妇蒙娜丽莎,以今天大多数人的趣味来看她并不美,但她符合艺术创造的“审美逻辑“,至今散发着的微笑,再过五百年,她依然具有艺术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09-第九周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