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学习心理学》NO.12 潇潇荷

开始今天的拆页前,我们先了解什么是自我效能信念。

P269

(三)自我效能信念

至此已讨论了好奇心和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认知在动机中的作用。但动机的另个更有力的来源是学习者对自己在与任务难度和任务结果关系中的信念。根据班杜拉( Bandura,1997)的观点,“自我效能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组织和执行达成给定成就所需行动进程的能力的信念”(p.3)。

自我效能信念:影响人们选择执行的行动进程,影响在指定的活动中投入多大的努力,影响在面对阻碍和失败时能坚持多久,影响他们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自我阻碍的还是自我帮助的,影响他们在应对高负荷的环境要求时体验到多大的压力和抑郁,以及影响他们所能实现的成就水平。( Bandura,1997,p.3)

班杜拉(1977,1982,1997)提出自我效能是一个与行为和结果有因果联系的信念体系。也就是说,人们会对自己执行某些行动以达成预期结果的能力做出判断(图9.1)。然后根据他们的判断继续参与或不参与这些活动。例如,在“工作坊忧虑”场景中,肖恩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学会工作坊所教的研究技能,因为他不具备这一学科的原有知识。结果在这个情境中,他没有寻求能使他成功学习的帮助。

「RIA学习力」《学习心理学》NO.12 潇潇荷_第1张图片

除自我效能信念外,人们对哪些行为能导致预期的结果还具有期望。例如,肖恩充满期待地认为,学会工作坊所教的研究技能将使他能完成他现在不能做的工作。班杜拉将此称为结果期待,并将其定义为人们对行为表现结果的判断。积极的期待起到诱因作用(即推动肖恩报名参加工作坊),消极的期待起到去诱因的作用(即如果肖恩认为工作坊中不教他想学的技能,他就会到其他地方接受培训)。


拆页十六

来自《第九章 学习中的动机和自我调节》

P271

2.替代性经验

影响自我效能信念的第二种信息来源是替代性经验,或学习者观察某一角色榜样成功地完成某任务。在我任教的大学的研究生中经常见到替代性经验影响自我效能信念的例子。很多人认为他们写的论文或做的研究还不足以发表或在会议上宣读。这一预期导致他们不能完成工作或在工作完成后不敢提交。但还是这些学生,在一次会议上听了同伴宣读的论文或看到一名高年级研究生提交的一份枯燥而且有错误的论文后,开始改变他们的自我期望。他们的想法一般是:“嘿,我至少能做得与他(或她)一样好!”

上面这个故事的启示是,角色榜样是谁会影响观察者自我效能提高的程度。例如在会议上被宣读的论文吓倒了的研究生是不可能改变不能完成同样表现的预期的,有关榜样特征对示范影响的研究评论揭示了一些结论( Schunk,1987)。首先,角色榜样的年龄对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能否提高自我效能几乎没有影响。这一 一般结论的一个例外见于申克和汉森( Schunk& Hanson,1985)的项研究。在他们的研究中,让那些学习减法有困难的小学生观察同伴、教师演示减法中的重组或没有榜样。在教学计划实施期间,观察同伴比观察教师导致学生报告了更高的自我效能并习得了更多的减法技能,但教师榜样比没有榜样好。

第二,儿童更可能遵循他们认为能胜任所学技能的儿童的行为,而不是他们认为不大能胜任的儿童的行为。而且,当他们害怕学习情境时,他对应对榜样要比对掌握榜样做出更积极的反应。也就是说,当他们观察的榜样起初也表现出害怕但逐渐地达到掌握时,学习者就获得了信心并有可能改善其表现。

最后,榜样多一些更好,而且同伴榜样有助于补习生和残疾生的自我效能,有可能的是,多个榜样比一个榜样效果好,因为学习者有更大的机会发现自己至少和其中一个榜样相似,补习生和残疾生是那些在学习学业材料或应对紧张环境上有困难的学生,在这两种条件下,同伴榜样有助于提高观察者的自我效能(参见 Bandura,1986; Schunk,1987)。

从所示范的行为表现中进行学习涉及的不只是学习者对榜样的知觉。在他的社会认知理论中,班杜拉(1986,199)提出了四套心理过程(图9.2),这些过程左右着人们从替代性经验中学到什么。

「RIA学习力」《学习心理学》NO.12 潇潇荷_第2张图片

第一套过程指学习者在所示范事件中注意到了什么信息。这取决于学习者(观察者)的特征以及所示范事件本身的各方面。接着,学习者建构了一种认知表征以记忆所示范的事件。第三套过程可使学习者将记住的信息转换为适当的行为进程。学习者是否实际执行这些行为取决于第四套过程。在下列情况下,学习者更可能执行所示范事件本身:

他们的行为导致了积极的结果;

他们观察到他人因类似的行为而得到了好处;

他们发现活动本身很有趣。

「I,重述知识」

什么是替代性经验,角色榜样在其中起到哪些作用?

替代性经验 是指想要学习某项技能的学习者,通过对目标对象的行为以及结果的观察,而获取信息,后经过学习者自己大脑进行加工、内化,能够习得成为自己的经验。

角色榜样可以给不敢付诸行动的人树立榜样,让他们也有开始行动,并且取得理想结果的信心;角色榜样可以作为没有经验小伙伴的观摩对象,让他们在行动之前对于整个操作流程熟悉起来;多个角色榜样的存在还可以让新手挑选与自己的现状匹配的人选,少走弯路。

「A1,激活经验」

曾经有过一次低自我效能的学习,后来因为替代性经验的出现,又转变到高自我效能学习,当时发生了什么,替代性经验是什么?

在11年研究生英语备考期间,背单词时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字母表上的词汇才刚记完了A和B。一篇平均400词阅读理解中会有四五十个不认识。词汇量的匮乏导致整篇文章理解起来难度特别大。我按照这样的背诵单词进度下去,到了考试结束我也背不完,就去向已被录取的学长请教。

其中以为采用的记忆方法是在短时间内大量高频背诵,然后在剩下的几个月分阶段复习。刚开始我也觉得在几天之内背诵完两千多单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长有非常清晰的学习方法,并且他也是这个方法的实验者。我也按照这个方法在10天之内背诵下了将近3000单词(不完全统计),可以做到看见单词和相应的汉语意思对应起来。

替代性经验:

1. 当时背单词的书从新东方顺序版的红宝书,替换为绿色乱序单词版,从书的选择上,可以避免背单词时首字母相同的枯燥感和单词高度相似时的难以分辨。

2. 乱序版的单词书,剔除了简单词汇之后,3000多共分了50个单元,几乎是平均分配。我再给自己划分任务量时会更方便。

3.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每天8个单元(经过一天的实验确定的任务量),每单元70多个单词,除了认识的之外,做到看到单词知道汉语意思,看到汉语知道英语单词是什么(不要求背诵,能够把音发出来),需要50分钟。这样每天8个单元下来,共计6个小时的时间。每天背诵单词的时间约10个小时,滚动进行3~4轮。等到学完24个单元,再来一个总复习。就是采用这种办法,把单词背下来的。

4. 在背的时候,眼到,嘴到(嘴巴拼读),手到(一个单词抄5遍)。最终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A2,规划运用」(选做)

替代性经验,可以运用到哪些人群和哪些场景的学习中?

小伙伴们的拆书定级过程中。有的小伙伴觉得自己的能力差,没有当中表达的经验,定级的时候会觉得紧张,说话时声音颤抖,一直没有勇气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圈。他们可以通过观摩其他小伙伴的定级,学习他们的经验和设计思路。如果他们能看到小伙伴们通过一次次的定级,从控场、临场发挥、逻辑、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这将是更大的促进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学习心理学》NO.12 潇潇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