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 读书笔记十七

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学科体系逐渐被打破,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纬线学科等迅速兴起。我们的基础教育如何应对知识发展的这种趋势?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是今后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教学系统内的整合是指以学科科目为中心,即针对学校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思想是把各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是在考虑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从而避免过早或过分的强调学科领域的区别和界限。

现在,新的课程改革仍处于试验阶段,中学各学科的教学还以分科教学为主。如何在分科教学中贯彻课程整合的思想?历史学科怎样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天的历史教学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就文科综合而言,将政、史、地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综合测试要求教学模式是发散性的、全方位的、开放式的。要求学生通用一门或多门学科的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认识社会,形成整体 观或系统观。这就要求教师能就某一知识点或某种社会现象开展学科内 的知识联系或跨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 运用、分析、综合的通用性能力。政、史、地是文科小综合学科。它们之间内在的知识联系为综合教 学渗透提供了可能。用整体观点和系统理论考查,就不难发现政、史、 地学科之间有不少内容相同、相容或相近。政、史、地学科知识的渗透和综合,更能从时空上完整地反映客观世界。因此,采取综合渗透教学 方法,能丰富史地知识,充实政治相关内容,具体的细节化的史地知识 就能生动、形象地印证抽象的政治概念和理论;而政治则为史地学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政策依据,并为史地学科教学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

历史是一门无所不包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马克思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学科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等。综合性强这一独有的优势,有利于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渗透和整合。教育界历来有文史不分、史地不分的说法。中学历史教学必然会涉及其它学科,尤其是语文、地理、英语、政治等学科中的相关知识。不与其它学科联系和渗透的历史教学肯定是乏味枯燥的。

那么,我们就以历史与地理学科的整合来说明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渗透能有助于深化理解、有助于激发兴趣、有助于强化学生记忆。

常言道:“史地不分家”。史地两门学科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数有声有色的历史活剧都是在一定的地理舞台上演出的,一定的地理条件往往成为历史活动、历史结局的某种重要因素。没有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学得的历史知识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地理知识,架构历史的空间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史时,常常会为各民族之间的冲突、碰撞感到困惑,为什么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侵扰中原?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结合地理知识。我在讲《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打开《中国地理》课本上的《中国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内蒙古高原,观察它在地形地势和气候方面,与长城以南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出我国总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蒙古高原位于北部制高点上。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认识了蒙古高原的上述地理特点后,学生自然理解了为什么蒙古高原成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动舞台。再分析游牧民族本身的特点:逐水草而居,体力强健,善于骑射。他们所从事的畜牧业远远落后于中原的农业,而且很不稳定。所以他们常常从北方居高而下,南下侵扰中原。中原民族处于地理上的被动状态,只能修长城来抵御。讲清了这些地理问题,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的中原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再如,学习“隋朝大运河”时,让学生打开中国地图,观察我国主要河流的流向。学上很快答出是自西向东。我接着启发道:“我国没有南北方向的大河,南方的经济已经发展了,如何解决南北交通的问题?”这样,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必要性就不言自明了。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加历史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与相关学科进行整合,使知识互相迁移,适当渗透,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优化历史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的逻辑 读书笔记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