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起源,地名背后的文化咒语

六安境内有瀑布峡谷、原始森林等壮美景观,有瓜片、天麻、灵芝、茯苓等喜人物产,可谓物阜民丰。早在尧舜禹时代,它已是国内一线城市。然而,当其北方寿春、南方安庆、东方合肥在历史长河中相继闪耀的时候,六安却像是中了魔咒,长时间处于好山好水好低调的状态。

魔咒?还别说,经过一番研究,笔者发现六安真是一个被下过咒语的地方,今天已极少有人知道那段诡谲的历史了。

一切的一切,要从一个叫皋陶的人讲起。

在尧舜禹时代,皋陶可是个名如天雷的大人物。据传其为东夷首领,英明公正,尧舜之政,多出其手,与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

同尧舜禹一样,皋陶也是个伟大的征服者。

“皋”字写法为“白”下一“羊”。“白”同“伯”,为物资分配者、长老; 古以“牵羊礼”为受降仪式,“羊”寓意“被征服者”——所以“皋”为“征服”的意思。皋城即为“征服者之城”。今人把“皋”写成“白”下一“大”,“大”下一“十”,也是很好的。“大”下一“十”为“四方皆遵从大人”之意,与原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皋陶因功获得了以皋城为中心的广大封地。他在此处辛勤治理各部,病故后也埋葬在了这里。

可是,皋陶死后没多久,皋城便不叫皋城了。《帝王世纪》记载:“皋陶卒,葬之于六”。“六”即今天的六安,和“皋”为同一地。

六安起源,地名背后的文化咒语_第1张图片
皋陶墓在六安城东

好端端的皋城,怎么就变成了“六”呢?

这全是因为上古历史中的一桩超级大事件。

大禹死后,帝位禅让给了皋陶的儿子伯益。大禹的儿子夏启不服,起兵反抗,伯益不敌,兵败被杀。从此中国进入家天下时代,夏启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世代享有王权。

正是由于伯益兵败,导致了“皋”地变成了“六”地!

古人迷信,相信“九”为天数、阳数,为王权之象,“六”为地数、阴数,为臣子之象。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周朝分臣事为六部,绝非偶然,就如《周易》中阳爻用九,阴爻用六,内中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因素。

在古人看来,先人墓穴地选择与所处地名称都会对后代发展产生大影响。“皋”不仅字形之义为王地,其古音跟“九”也一样,这是夏启不能接受的。把“皋”改为“六”,一为给皋陶葬身之地施加一层文化咒语,使其后代不能翻身夺取王权,二来也要让奉祀祖先的皋陶后人清楚,那就是一臣子之地,要老老实实,不要有非分之想。

西元前 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于是“六安”之名便一直沿袭至今。

四千余年过去了,古人多少心思已淹没于沧桑烟云。

有趣的是,皋陶后人并未因“咒”瘫痪,其中最出色的一支继承了其“理官”事业,在商、周国家治理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总结出“道”这一中华文化核心概念,还诞生了李世民这一旷世雄君,且使李姓成为世界第一大姓。

不过善良淳朴的六安人民或早已忘记了夏启加之于皋城的文化咒语,每日徜徉于温暖阳光中,淡然享受着美好生活。

如此,也甚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安起源,地名背后的文化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