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里没有所谓的不般配

爱情里没有所谓的不般配_第1张图片
你来或者不来,爱情就在那里等你

表妹最近谈了一个对象,遭到家里的一致反对,原因:表妹做行政管理,个子一米七,模样也算过得去,工资能自给自足。

再说这男生,大学没有毕业,辗转设计,摄影,最后选择在四川学习川菜,除去长相还可以,家里人说出了一堆的不足,个子不高,工作没着落,学历也没有,家里也没房,俩人一个北京一个四川,以后在哪边生存,等等所有一切都被无限放大。

更恐怖是姑姑像是已经预见到表妹以后的悲惨生活,上演一哭二闹的戏码。说俩人不般配,过不到一起。总结到最后就是两个字“不行”!

表妹哭丧着着来找我,问我怎么办,我没有见过这个男生,无法从待人接物上去进行判断,给出她建设性意见。

我问她为什么选择这个男生,这一句打开了她的话匣子,那种沉浸在热恋中的美好立马呈现,“他心细,什么事都替我想到,我喜欢的,他也喜欢,他会唱歌,又浪漫,每次都给我惊喜,和他在一起好轻松……如果不是我打断她,估计她会一直讲下去,那一刻感觉沉溺在爱情中的她好小女人,又好幼稚。

其实幼稚何尝不是一种爱,因为有人疼,所以我们可以摒弃了其他人眼中的不般配。

表妹之前谈过的对象我见过,家境长相都OK,就是太依赖表妹了,做什么事都会问她,你感觉怎么样,一开始表妹很得意地炫耀说什么都听她的,久了就变成了抱怨:“姐,我感觉我找了个儿子,什么事都要操心。”想到这,我调侃道这个对象还用你什么事都操心吗,她立马摇摇头,说道:“不用啊,我感觉和他在一起我不用带脑子!”我大笑起来,因为有人包容,有人爱,连脑子都不用带,幼稚一点点又怎样?

我们一直拿门当户对和比我们要高一层的条件来当作是否般配的条件。

在谈对象时身边人都会嘱咐,一定要找门当户对的,或者条件好点的能够帮助家里,改变家里的生活。应该没有人会提出找一个条件差点的。这个观念渗透到了我们骨子里。

热播的《太阳的后裔》中,提出的最多爱情观点便是,势均力敌的爱情。各方面旗鼓相当,没有谁配不上谁之说。女生惊羡身边没有出现柳大尉,又恨自己不是姜暮烟。他们在一起简直天造地设。最后圆满结局不知道温暖了多少人。

前一阵的网上新闻一个千万富豪找了一个离婚的农村妇女,新闻一出大部分人都是跌破眼镜,这哪般配啊,这女人命真好,或者这男的想什么了……估计很少有人提出,哇,好般配啊!是的我们又开始拿最根深蒂固的评判标准来说明爱情般配不般配了。

所有的爱情或好,或坏,它有它本身的模样,我们无法去衡量般配还是不般配。

以前看文章时提到的一个爱情观很是赞同,是说两个人在一起你总要图人家点什么,图年轻貌美,图干净利落,图家财万贯,图幽默风趣,总之两人在一起会有一点吸引你,她就不在乎别人眼中的不般配。如果一点都没有,你早就选择分手,头都不回的。这也就是有那么多人抱怨男朋友有多不好,你让她分手,她又舍不得,那肯定还有吸引的点,她选择好了就不会和你碎碎念。

我们会说两人不般配首先是从外表,高个子女生和矮个子男生走在一起总会视觉上给一些冲突,又或者一个大帅哥领着一个相貌非常一般的女子,估计好多人该说女孩走了狗屎运。其次是钱,家财万贯的男士找了一个农村的妇女,又或者千金富豪的女士找了一个穷小子,我们会唏嘘怎么这事没发生在我身上。

这种想法不能评判是错的,本就是我们潜意识里面存在的,但我们不能就此说人家不幸福,只是我们追求爱情的标准不同,一开始的荷尔蒙反应到生活中的一件件细节,都能够让我们去考量外表和钱带给的爱情以及我们观念里执拗喜欢某一点,不在乎外人眼中不般配的爱情是否值得坚持。

《匆匆那年》中有句话很喜欢,一个人离开另外一个人就是因为不够爱.我们会说现实中有很多的客观因素,提到分手的原因五花八门。无法去评论别人的爱情是对是错。但是爱情里我们给自己下的不般配定义何尝就是因为自己不够爱。在别人评价所谓不般配时,首先问一下自己够爱吗,既然够爱,那哪有所谓的不般配。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情里没有所谓的不般配)